0539 太会办事了(1 / 2)
而眼下满朝文武当中,年轻的武将里,就只有一个萧文明还能看得上眼。
然而萧文明这家伙虽然会办事,但有时候就太会办事了——既会赚钱,又能养兵,还会用兵——这样的人把他留在朝廷中枢,发挥不了最大的作用,可散在外面皇帝又不放心……
这也是那么多时间以来,皇帝对萧文明的态度暧昧,进爵而不加官,近乎把它晾在一边的理由。
不过这时就忽然来了个戴松,据说也颇有才干、年纪也不大,虽然作为戴鸾翔的儿子,皇帝也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放心,但好歹多一个选择,并且让他离开戴鸾翔的身边,出去执行剿匪这样的任务,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于是由皇帝亲自下旨,让戴鸾翔从本部人马之中,分出若干兵力由戴松率领,前去河南河北一带平定叛乱、驱逐黑旗军。
按道理来说,戴松现在属于是御林军的编制——这还是皇帝一年前特意提拔的,这样做也是旨在分散戴鸾翔的力量——那么他要出兵放马,自然也应当由御林军划拨出人马供他指挥使用。
但是皇帝特意多了一道手,反倒让亲临前线的戴鸾翔分出人马,意图也再明显不过了,不就是不愿意削减皇帝亲自率领的军事力量吗?
这位皇帝精明到这个份上也是没谁了,他手下的臣子,日子看样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不过这对戴松而言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毕竟御林军里头的那些个老兵痞、老爷兵,可不是戴松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将军能够驾驭的。
而他父亲戴鸾翔虽然对戴松平日里极其严格,甚至严格到了苛刻的程度,但内心里还是深爱着他这个颇有军事才能的儿子的。
于是这位大元帅便特意播出了身边的五百亲兵。
这五百亲兵,乃是戴鸾翔亲自带在身边,跟着他出生入死的队伍,从小就是看着戴松长大的。
原本这支队伍里的人有不少凭借着杀敌立下的立功,已经出人头地,调出去当了军官,但也有几个宁愿留在戴鸾翔身边侍候,也不愿出去当官的老兄弟。
因此老兵的种子始终留在队伍当中。
对于这支亲信力量,戴元祥对他们的待遇不薄,军饷补给虽然不像萧文明的萧家军那样丰厚,但也是衣食无忧。
再加上戴鸾翔十余年如一日的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这只亲早已成了大齐国内数一数二的一支精锐力量,或许要比萧家军更加强悍。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戴鸾翔深知机动性的重要性,因此早在萧文明之前,这支亲兵便配齐了军马,并且还不断学习和操演戎羌的骑兵战术,更成了大齐国内屈指可数的会使用骑兵战术的军队,正好可以用来对付山东响马。
因此戴松所率领的人马虽然不多,但是战斗力却丝毫不容小觑,从青岭防线出发,一路向东可谓是所向披靡。
不过这样的战绩其实并不足以体现戴松多的才能,因为他根本就不可能遇到黑旗军的主力。
主力在哪呢?
不就住在官渡镇,并且因为一系列的纷争,闹得四分五裂。
戴松头脑难得地十分冷静,虽然因一路而来胜仗接踵而至,但他丝毫没有自满,而是不断地寻找黑旗军主力的去向,只为同其进行决战,从而并争取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奠定胜局。
黑旗军主力的动向,不久之后便被戴松侦查获得了。
消息传递的速度并不快,黑旗军大队人马齐聚官渡镇的消息,直到十天之后才传到了戴松耳中,但他不由分说,仍旧率领人马前去决战。
反正也没有别的地方好去。
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计算,戴松赶到官渡镇的时候,黑旗军的人马早就一哄而散了,他大概连根毛都抓不住,可巧就巧在戴松是由西往东打,正巧碰到了,由陆大石带领的黑旗军的人马。
这帮人仓仓皇皇从官渡镇里逃了出来,还没找到杨妙真这个主心骨,可以说是纯粹意义上的乌合之众,根本就经不住戴松的一次冲击,稍一接触就整个溃退下来——还不光是溃退,简直就是四散奔逃、各自逃命。
那些武功低微的普通黑旗军士兵,早就一哄而散,要么被官军抓住,要么就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