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父子密谈,李锦行的罪状?(2 / 2)

加入书签

“虽然并没有查出什么,但李锦行早已经从蛛丝马迹中猜到了杨宪的所作所为!”

“可他就是瞒着咱,一直瞒到现在!”

说着,朱元璋的语气也是不禁有些冰冷,身上那股浓浓的杀意做不得假。

“咱想过下旨砍了他,不过最后咱还是放过他了,只是将他罢官,在家反省。”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话,沉思了片刻。

“李锦行此人对于权力没有太大的欲望,因为其掌握着一支商队,而且还和那些大商有着合作,并不缺钱。”

“所以他为官太过干净,无欲无求。

而这次杨宪的事,一来可以让李锦行在家反省,二来这也是可以让李锦行有所顾忌,用起来更加顺手。”

朱元璋听见朱标的话,也是不禁点点头。

“标儿啊,李锦行这个人,聪明着呢,比刘伯温还聪明。”

“可是这越聪明的人呐,也就越喜欢琢磨咱的心思,作为一位皇帝,要是随便就被臣子猜出了心思,那还是皇帝吗?”

“他知情不报为什么?还以为咱不知道。”

“他就是想着,做臣子的不能比做皇帝的聪明,就算是要发现,那也得在咱这个皇帝的后面发现。”

“得先让咱知道一些蛛丝马迹,对杨宪有所怀疑,他再站出来,将搜集好的证据全部拿出来,弹劾杨宪。”

朱元璋和朱标来到御花园内,看着在风里舒展身姿的柳树,朱元璋语气冰冷的说道。

“哼,他这是在自作聪明呐!”

朱标听完,也是沉默了下来。

脑海里面也不禁想到了前几日李锦行和他说的话。

“殿下,臣曾经派人去扬州查过杨宪此人,就在扬州稻种贪墨案后不久,但没有查出结果。”

“不过根据锦衣卫传回来的情报,臣斗胆猜测,杨宪在扬州任上手段狠厉,有欺压百姓之嫌。”

“不过全国的目光都放在扬州,他不敢太过放肆,定有所收敛。”

当时他和李锦行在东宫崇文殿聊了很久,李锦行也告诉了他很多事。

如今听见朱元璋的话,朱标内心也是不禁有了想法。

不过表面上仍旧是那副表情,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

朱标这才开口。

“父皇,那杨宪此人?”

朱元璋思索了片刻,道:

“锦衣卫禀报,刘伯温的身体每况愈下,怕是坚持不了几年了。”

“他跟着咱南征北战,出谋划策,劳苦功高,再过几年,等朝廷稳定,国家稳定,咱准备许他归养青田。”

“刘伯温不结党,不贪权,不贪钱,唯一的愿望就是归养青田,放他离去,也算是尽了咱的一点君臣之义。”

朱元璋想着马皇后对他说的话,再想着刘伯温每况愈下的身体,心里也是有些不忍。

这个迟暮老臣,从他刚参加义军开始,便一直跟着他打天下,感情自然是有的。

“而刘伯温一旦归养,中书省便只剩下了胡惟庸和李善长二人独断,若无杨宪和李锦行在其中牵制。”

“恐怕过不了多久,这中书省上下就只能听到一个声音了。”

显然。

朱元璋并不打算现在就处死杨宪。

自从锦衣卫的信件交到朱元璋手里的那一刻,杨宪便是死罪难逃。

只是早晚问题。

如今杨宪还有价值,发挥作用。

朱元璋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将杨宪处死。

“儿臣明白,父皇圣明。”

朱标闻言,眼神敬佩,拱手鞠躬行礼道。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