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7章 国子监监生(1 / 2)

加入书签

吏部。

李锦行的政事房内。

“下官应天府尹卢凌风,拜见大人。”

卢凌风站在李锦行身前,半躬着身子,表现得不卑不亢。

“免礼。”

“谢大人。”

卢凌风起身,接着从衣袖里拿出一份奏折,递给了李锦行。

“大人,这是下官拟定应天府各级官员名单,还请大人过目。”

李锦行接过奏折,仔细的看了起来。

“应天府府丞严兴,为人正直,行事沉稳,曾任扬州府知府,为官一方……,深受百姓爱戴,政绩突出。”

“应天府治中公孙丘,曾任上元县县令,在上元县四年,将上元县税收提升至………”

“应天府通判………”

一盏茶的功夫后,李锦行这才放下手里的奏折。

“不错,这件事你做的不错,就按照你所拟定的名单执行吧,不久后吏部的任命文书就会下发。”

“应天府掌管京城大大小小的事务,如今胡不休及一干官员被捕入狱,整个京城内事务繁多,如果没有什么事,你就回去吧。”

“是,大人,下官告退。”

说着,卢凌风这才慢慢退出了房间。

李锦行坐在椅子上,手里打量着刚才卢凌风递上来的奏折。

所有空缺官员都已经补齐,而且每个官员的性格及为官经历都记录的很全面。

自从章寻被禁足在府以后,整个京城的官场便发生了一次震动。

先是应天府尹胡不休被抄家,再是刑部左侍郎、兵部侍郎等一干官员被抓。

轻则抄家流放,重则秋后问斩。

而章寻不知道在皇宫里和朱元璋说了什么,依旧在家里好吃好喝的伺候着,除了不能出府以外,和平日里并无区别。

京城的风浪归于平静。

来得快,去得也快。

让人猝不及防,又有些应接不暇。

一些官员已有了辞官之意,向朱标递交了奏折,虽然未被应允。

不过好在朱元璋如今似乎已然有了些许转变,让群臣安心不少。

“来人。”

许久,李锦行缓缓起身,将笔置在一旁笔架上,迈步走出了政事房。

吏部,许多官员来来往往,时时低声交谈着。

“大人。”

一个官员走了过来,朝着李锦行行了一礼。

李锦行微微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皇宫,沉声道。

“去国子监。”

“是,大人。”

国子监,天下第一学府。

平日里的达官显贵的孩子,以及皇室的皇家弟子,都在国子监入学。

李谨年虽然已有吴涛这个老师,但是待过些年年龄大些以后,却也还要去国子监学习。

国子监的先生多是翰林院翰林,和都察院的御史。

无一不是精通学问之人,也是科举的出题人。

是以,天下人都以能进入国子监学习为荣。

然进入国子监学习,堪比登天还难。府学每年两人,州学两年三人,县学每年一人。

由此可见进入国子监学习者,无一不是天资聪颖,各地有名的才子。

此时的国子监内。

一张张案桌在一间宽阔的房间内排列整齐,儒生们正襟危坐,身穿儒袍,手捧书卷,时不时沉醉的摇着脑袋。

走近诚心堂,一股书香气息扑面而来,那隐隐传来的读书声,令人也不由得心神宁静。

捧一卷书,细细品尝,更是韵味十足。

正午阳光高照,烈日横空。

诚心堂内。

一位上了年纪,两鬓斑白的老先生正盘腿坐在众监生面前,时不时摸着胡须,听着学生们精彩的对弈。

“刘兄,你的说法在下实在是难以信服,理学第三卷,第二十五篇里面曾这样写到:寰宇者,时空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