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八十三章:革新(2 / 2)

加入书签

正松和江万山两人对视了一眼,他们听明白了陈望话里的意思。

他们当了多年的工匠,现在打制兵器和甲胃基本都有自己的心得。

但是他们……识的字可不多……

记东西,写方子也不是他们要做的事情。

齐正松和江万山两人的情况,陈望自然心知肚明。

陈望站起了身来,看着一众停下了工作,都老实的呆站在原地的一众工匠。

历史上明朝对于武备的质量要求其实很严格,无论工部还是各地卫所,造出军器都要注明是某部、某卫、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样,事后还需造册,以便随时查考,责任到人。

但是再好的规定,也需要有人去执行。

明末这个时节上下贪墨成风,官场之上黑暗一片,鸟铳和甲胃的质量可想而知。

因此在对阵接敌的时候,明军往往极为吃亏。

在面对流寇的时候,明军军械还能够占优,但是一遇到身披坚甲手持重弓的清兵之时便就全露了馅。

要是鸟铳堪用威力足够,二三十步的距离,就是穿着三层的重甲的白甲兵也要扛不住鸟铳的轰击,更不用提那些普通的披甲人和马甲兵了。

要是甲胃合用,件件皆有三百五十七片甲胃,战阵搏杀之间又怎么会那么快的落入下风。

陈望语气严厉,在这一点上他不会做任何的让步。

工坊之中的气氛因为陈望的话语几乎陷入了凝固,工坊之中炉火旺盛,但是众人都赶到了丝丝的寒意。

陈望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只能在一旁的唐世平。

唐世平心中一凛,低眉垂首道。

工坊内的气氛略微沉闷,陈望自然也是察觉到了情况。

不过有些话该说的还是要说,缓言安慰了一番齐正松和江万山之后。

陈望便带着唐世平离开工坊,他站在工坊里面,工坊里面的这些人心理上都会有极大的负担,根本没办法安心工作。

陈望踏出了军器局的大门,眼前一下开阔了许多,而后向着唐世平叮嘱了一声。

而后便没有再让唐世平再跟着,而是带着一众骑兵,顺着河水向

着石泉城外营兵的驻地之中径直奔去。

这次到军器局之中的查看,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

武备的制作太过于缓慢,军器局倒是可以扩招,但是人数肯定不能太多。

人数不能扩大太多,那么只有从生产的工艺去下手。

以鸟铳举例,鸟铳的制作难点在于铳管的制作。

制作铳管之时,需先准备一根圆柱体的钢芯做为冷骨。

然后制做铳管所需的熟铁烧至红热,同时还需将烧至一定温度的坯料取出。

而后工匠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敲击在钢芯上,卷成一根铁管。

敲打铳管时,打一段就需要把里面的冷钢芯抽出一段用水冷却,以防止铳管和冷钢芯连在一起。

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而且必须要尽可能的薄厚均匀。

超过三尺以上的长铳都是是一节节焊合的,所以在做好了几段铳管后,还需要将他们一节节焊合起来。

这里又是关键,如果工匠的技艺稍差一些,焊接的好坏是制铳成败的关键,焊接不好的鸟铳极易炸镗。

做完了上方的一系列事情之时,才仅仅只是开始,最后还需要钢锥钻出铳镗,而铳镗的制作便制作鸟铳之时耗时最长的工序。

钻头与挫刀一般都是用的堕子钢,而堕子钢的钢性并不很硬,钻膛困难。

所以制造鸟铳一半的时间都是在钻铳膛,刮膛铳。

目前改革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水力,此前在视察的时候,陈望就查看了汉水是否可以利用。

改用水力,做出铳床的话,一根铳管要是快的话,可能不要十天就能做出来。

现在看来,汉水的水流在石泉这一段还算稳定,还算可以利用。

只是要是想要更加稳定的话,或需要营建蓄水池。

陈望对于历史很了解,但是对于很多机械上的东西却并不怎么了解。

水里锻锤、高炉炼钢这些他都不甚清楚。

不过他记得一本书,一本对于他现在的情况很有帮助的书——《远西奇器图说》。

《远西奇器图说》是天启七年出版的书籍,在此时的沿海地区应当能够获取。

总共分为三卷,前面两卷偏重于理论。

其书讲重力,重心,比重等概念,解释杠杆,滑车,轮轴、斜面等原理。

以图说明应用原理及其起重、提吊等器械用法。

第三卷则是介绍西方的机械,光取水的工具就有虹吸、鹤饮、龙尾车等等。

各类水力、风力、畜力机械都有,齿轮传动广泛运用,全书图文并茂,解说分明。

共绘起重十一图,引重四图,转重二图,取水九图,转磨十五图。

解木四图,解石,转碓、书架、水日晷,代耕各一图,水铣四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