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一章 发了发了(1 / 2)

加入书签

李卫国又跳进坑里继续挖,很快,又一个坛子被他挖出来,只是这个稍小了一些。

这回应该齐了,李卫国搬起小坛子,准备往麻袋里塞,结果哗啦一下,坛子底儿掉了。

他赶紧往麻袋里面划拉,入手的感觉,不是圆溜溜的袁大头,而是呈现条状的物体,还有压手的感觉。

难道是……

李卫国的心脏也砰砰猛跳几下,他从兜里掏出手电筒,然后塞进怀里,尽量用雨衣遮挡。

他手指有些微微颤抖地推了一下手电筒的开关,然后又迅速摁回去。

光亮一闪,照亮了李卫国另一只手拿着的条状物,闪过一抹金色的光亮。

他心头狂喜,还真是金条。

这时候他也没工夫细看,赶紧都装进麻袋,最后又摁了几下手电筒,确认没有遗漏之后,李卫国这才把土坑重新埋好。

李卫国挑起麻袋,从村子西边绕到村后,然后深一脚浅一脚的,一路向着水库方向走去。

等到终于顺利来到马架子这,他挑开当门帘子的草帘子进去,然后点着一根蜡烛。

马架子里面的空间不大,几平米的地方,最里面是一个板铺,能睡两三个人的样子。???.BiQuPai.Com

这边的潮气确实挺大,空气中有点发霉的气味。

李卫国把麻袋拽进来,先把装小坛子的那个倒出来。

在烛光的映照下,他就觉得眼前金灿灿的,有点眼花。

这是民国时期的那种,被叫做黄鱼的金条,有大小之分,大黄鱼基本是小黄鱼重量的十倍。

就算他两世为人,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黄金,说不激动那肯定是假的。

稍稍平复一下心情,李卫国数了数,一共是二十条大黄鱼,还有二十根小黄鱼。

大黄鱼的重量是旧制的十两,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十两就是三百克多一点。

小黄鱼是一两,也就是三十多克。

李卫国上次去县里打听过,现在黄金的价格,每克也要五十多块呢。

也就是说,这些黄金,就按照现在的价值,也三四十万呢。

一九七九年的三四十万,价值相当于后世的多少?

发了发了,李卫国狠狠握了一下拳头。

即便有了大半生阅历的沉淀,李卫国在这一刻也激动不已:有了这笔钱,他做起事来,就会更有底气。

激动了好一阵,他这才把另外一个大坛子也倒出来,他知道,这里面应该都是袁大头,也就是民国时候的银元。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要在十多年后,重新建设队部的时候,建筑工人才会把这些宝贝从地下挖掘出来。

这件事自然引起轰动,然后就被上面给收走了,李卫国当时没有亲眼看到,只是听说坛子里面都是袁大头。

他也想不到,原来是两个坛子,而且还有金条呢。

揭开坛子口那个已经有些腐朽的木头盖子,哗啦一下,他把坛子里面的宝贝都倒在麻袋上。

银光闪闪,一块块银元呈现在他的眼前,只怕有几百块之多。

银元里面,还夹杂着一些首饰,金镏子,金镯子,还有金簪之类。

但是这些首饰,却并不是最吸引李卫国的,他的目光,落到一个乳白色的小瓶子上。

从形状上看,这应该是一个鼻烟壶,但重点是它的材质:玉石!

李卫国可以确定,能够引导他准确发现坛子,就是这块玉石鼻烟壶的功劳。

这玉器,还是太小啦。

李卫国心里不免有些失望,鼻烟壶小巧玲珑,估计就算被他给吸收的话,也提供不了多少灵气。

算了,还是先留着吧,毕竟也是古董,就算以后变卖,换成玉石原石,估计能换更多。

强忍着把这个鼻烟壶拿在手中的冲动,李卫国还是先决定整理其它宝贝。

目光扫过金条和银元,他心里也犯起嘀咕:好像不大对劲,就算那地主王大馒头有钱,可毕竟只是个乡下小地主,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身家。

其中肯定有什么隐情,不过已经淹没在历史之中。

李卫国可不管那么多,既然是他挖出来的,那现在这批宝贝的主人就是他李卫国。

不过为了帮四妹和吴小玉立功,李卫国以后还是要放回去一部分,然后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叫她们再挖出来,上交到公社。

思来想去,他决定,到时候就装回去一小半袁大头好了。

现在的银元,不怎么值钱,才四五块钱一枚。

不少人家的柜子里,其实都有几块银元压箱子底儿的。

李卫国记得,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有几年流行戴戒指。

没有金的,不少人就用银元来打成银戒指,结果消耗了不少银元。

重新盖上木头盖子,李卫国就开始收拾那一堆剩下的银元和首饰。

这些宝贝,现在变现的话,就太可惜了,因为越往后,升值的空间越大。

而且这年头对金银这些贵重金属管理得非常严格,除非你到银行去兑换,那样的话,会留下记录的。

不着急,手里有金条,心里不慌,以后慢慢来。

而且李卫国脑子里面有一个更大的计划,能叫这些财富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