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5章 重固勋贵地位(1 / 2)

加入书签

赵兴拿孙良辰写的一首诗说事,当时惊的滿殿文臣魂飞魄散。赵兴,这是要兴文字狱啊。大清的文字狱他们没有经历过,但北宋元佑党争,兴起的文字狱,连苏东坡都没有逃脱,那是真的惨烈啊。

真要兴起文字狱,天下东林谁也逃不了。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勋贵老粗,大字不识,从不舞文弄墨。而东林自诩君子饱学,有事没事的就弄几首诗啊,弄篇赋的以显呗自己有学问。如果都按照赵兴这个锦衣卫的办法解释,全部都是为蒙元翻案,或者僭越君臣礼仪,或者谋逆造反。按照锦衣卫的手段,连蒙童都有罪。

看到一个个东林党人瑟瑟发抖,赵兴嘿嘿一笑,这一笑听到群臣耳中,简直如地狱阎王,在为自己即将添人进口张开血盆大口在欢呼。

周庭儒战战兢兢的站出来:“那不过是孙大人酒醉之作,不是那么那么解释的。”

赵兴一笑,也不求己甚。其实,他也不想在这个时代掀起文字狱,那自己就真成大明的罪人了。还有,自己也知道这是胡搅蛮缠,最终是站不住脚,不能服众的。他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东林,少跟我斗,我是有大招的。

看到了这帮家伙的表情,是真的被自己镇住了,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至于从此明末再无好诗文的后遗症的罪过,赵兴不领,因为赵兴认为,所谓士林东林,根本就是一群沽名钓誉的馿粪蛋子,让他们写出好的诗文,他们也得有那水平啊。

于是话锋一转:“从上总总,孙良辰如此迫不及待的借韩国公后人讨封案,攻击勋贵公侯,就是要掘我大明根本。”

然后摊手面对诸位:“大家都知道,第一批封爵的,全部是随着太祖洪武爷,南征北战驱逐鞑虏的英雄。是他们,在洪武爷的率领下,打下了这煌煌大明将山。而第二批封爵的,是跟随成祖行靖难之战,拨乱国本之战的功勋?这一点不反对吧。”

这一点,没人发对,也不敢反对,因为反对,就等于反对大明两位开国之主,找死吗?

“土木堡之变,各个勋贵之家,哪家没有战死的英雄?当时南京北京勋贵之家,家家带孝,户户出殡,正是这样的付出,才保住了我大明京师安稳,四夷折服。”

国家建立了,就要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老朱是炮打庆功楼,明来。朱棣是捏造罪名,暗杀。而明英宗收尾,用光荣的手段。

土木堡之变,英宗带着几乎所有勋贵以及其家精英子弟出战,结果一战,将勋贵和他们的精英一网打尽。虽然后又有袭爵继任的,但都是碌碌无为之輩,再难恢复祖辈荣光,算是彻底的解决了大明不存在的隐患。

这一点谁都知道,但谁都不敢说,说了,你死定了。

“不久前,建奴兵临城下,英国公再次战死。用他的死,表达了勋贵们对国的忠臣,对皇上的忠心,同时鼓舞了京师士气,才有后来的成功。诸位,万岁,看一看,只要是国朝有难,不都是这些公侯勋贵挺身而出,才挽救了大明的危亡?这才是最忠心朝廷皇上的一群,也是大明最坚实的基础啊。”

这一点,其实是毋庸置疑的,当时也驳斥的大家哑口无言。而从来没想过这些的崇祯,当时也被深深的触动。是的,国难思良将,这次乙巳之变,建奴施虐京畿,开始时候,在京竟然无将可派。

是老国公父子奋勇,才稳住了最初的局面,才坚持到了源源不断的勤王大军的到来。这么两相比较,看来,赵兴说的对啊,真在国难时候,还得是这些勋贵贴心啊。

赵兴转身,面对勋贵行列,用嘴形,一字一句的道:“哭——啊——”

一直关注着赵兴的郑国公立刻心领神会,当时咧开大嘴嚎啕大哭,其他公侯一见,对,这时候该讨可怜卖惨,该哭了。于是,滿殿功勋喊冤表忠嚎啕大哭。

而张之及最卖力,不但是为支持姐夫,更是被提起的死难老爹,那更是哭的惊天动地。

刚开始是假哭,但哭着哭着,大家就自然而然想起了那些为大明战死的先祖,再想一想自己现在的处境,物伤其类兔死狐悲。一股真正的悲伤就爆发了出来,所有的人就真的痛哭流涕,真情实意了。

一时间大殿上哀嚎一片,知道的,这是勋贵痛哭自己悲伤的历史,艰难的处境,不知道的还以为大明的皇帝突然驾崩了呢。吓得已经安心在后面处理内务的王承恩,疯狂的跑过来观看,但看到崇祯皇帝安稳的坐在上面,总算是放下了心。

勋贵们的痛哭,还是打动了崇祯皇帝,不由得想起了这些勋贵们的先祖,跟着洪武爷南征北战,驱除鞑虏,才有了这大明的天下。而每次国家有难,第1个站出来牺牲的依旧是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