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畜奴(1 / 2)
而且赵炆的行动效率极高,实力又强,不声不响就能掌握罪证,名正言顺灭人满门。
这两个多月时间,尤家一些在外的成员全都成为了通缉犯。
大部分被捕被杀,少部分不重要的旁支的旁支逃过一劫,也完全不敢表现出不满。
一切走上正轨,赵炆偶尔审一下案子,每月初和县里三大主官吃吃饭,沟通工作,月末听取官吏工作汇报,大部分时间都在修炼。
时间来到十月,桐林县的金秋时节,外面的树叶依然郁郁葱葱,但田里的稻米已经泛黄。
县丞依照惯例,再次出兵巡视,赵炆也不再待在衙门,而是去到城外,看看秋收状况。
桐林县范围广阔,虽说直辖的人口都居住在县城附近,但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聚居地,也在十几里外。
因为城外的大片区域,都种植着粮食,稍微远一些的小山,都是各大家族的药山。
而城外的良田和药山,有一些是赵炆的,是他抄家所得。
他也不指望这些东西赚钱,本打算少收些佃农的租子,后来发现自己的想法有些多余了。
大部分负责种植庄稼、打理药山的人,根本就不需要给予报酬,只要有吃有喝就够了。
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大周平民,而是掳掠或者购买来的异族人。
南蛮劫掠大周,大周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大周有很多武者深入南蛮劫掠。
南蛮蛮荒,最值钱的除了药材等修炼资源,就是人口了,还有一些家族会渗透进南蛮内部,用物资购买奴隶。
南蛮等级分化严重,一些底层人来到大周之后,甚至都不想再回去了,因为这里的生活比南蛮强了太多。
除此之外,桐林县还偶尔能看到金发碧眼的西域人,或是黝黑的昆仑奴,这些人哪来的?也是辗转来到此地的奴隶。
这里地多人少,农活根本忙不过来,而且按照华夏侧文明的习惯,这么多地,荒着多可惜啊。
于是乎,这里就流行蓄奴,让奴隶来种地。
桐林县的贸易,有很大一部分是人口贸易,将大周外的各色人种卖到这里,然后再采购桐林县的粮食、肉食。
大周国是不允许蓄奴的,国法保护民众,但大周可不愿意保护番邦蛮夷,只保护自己的国人。
奴隶,是对大周劳动力的一种补充,要是连这都废除了,边境的百姓第一个就不干。
可能大周不去征服周边的蛮荒之地,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在自家粮田里转了转,原本作为管事的尤家人已经不在了,全部重新招聘大周百姓,赵炆也真正见识了这个世界的粮食作物。
简单的说,那就是产量极高,十分耐病虫害。
这毕竟是个有灵气存在的世界,稻米产量是袁老杂交水稻产量的四五倍。
秋收过后,连续种植了一年的农田就会开始修养,让土地恢复肥力,然后在其他修养之后的地里继续耕种。
春收,夏收,秋收,一年三次收获,要是不休养地力,就算是再肥的土地也扛不住。
看了自家的耕地,赵炆没有带官员,朝着远离县城的方向策马而去。
赵铁树带着两个护卫,一路跟随他视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