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实在没钱的话,大家就凑点吧(2 / 2)
更有御史言官当下弹劾河道官员,请求彻查他们贪污腐败的罪证。
朱棣心烦。
把手重重拍在桌子上。
“殿前喧哗,成何体统!”
在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下,下面群臣顿时没了声音。
发牢骚是小,挨板子是大。
站在太子身旁的朱瞻基出班秉奏:
“皇上息怒。”
“古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务之急是调拨赈灾钱粮,堵住决口,以解百姓倒悬之危。”
说完,太子府出身的官员赶紧附和。
“太孙言之有理!”
“太孙说的好!”
朱瞻基见有人附和,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得意之色。
站在人群里的朱瞻圻打量了一眼这位未来的“促织天子”。
心中不屑。
一番话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看似聪明却喜欢卖弄。
急于表现却有哗众取宠之嫌。
对于太孙的说辞,朱棣不置可否。
“户部尚书夏原吉何在?”
“臣在!”
一名须发皆白,面带滑稽之色的老者出列。
“河南布政使奏称,大概需要五百万两银子赈灾,你是天朝财神爷,筹款的事交给你了。”
夏原吉不紧不慢来了一句:
“没那么多钱!”
朱棣一愣,张嘴就骂:
“你这户部尚书怎么当的?”
“我大明岁入一千多万两,现在五百万两都拿不出来?”
夏原吉是洪武年间进士,两朝老臣。
是与汉武帝时期桑弘羊齐名的经济名臣。
永乐一朝的文治武功全都离不开夏原吉的经济方略。
能臣一般都是刺头。
听到朱棣开骂,小老头也来了脾气:
“皇上!”
“您说话可得凭良心啊!”
“北征蒙古要钱,开凿运河要钱,修《永乐大典》要钱,下西洋更是花钱如流!”
“就连太孙大婚都花了一百多万两!”
“照皇上这个花法,岁入一万万两也不够!”
听到夏原吉拿自己大婚说事,朱瞻基非常不满,但当着众人也不好发作。
狠狠瞪了夏原吉一眼。
夏原吉毫不在乎,权当没看见。
朱棣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跟明镜一样。
夏原吉所说句句属实!
当下也不计较。
“那户部能拿出多少来?”
夏原吉略一沉思,心中默算完毕。
“一百万两。”
朱棣别无他法,就算杀了夏原吉,也拿不出更多的银子。
只是没想到大明作为天朝上国竟如此窘迫。
“筹款赈灾之事太子有什么看法?”
听到自己被点名,朱高炽猝不及防。
半天憋出了一句:
“此事皇上自有高见,儿臣全凭皇上定夺!”
皇上与太子政见不合众所周知,平时朱高炽很少当着朱棣的面讲自己的主张。
每次提出不一样的意见都会被痛骂一顿。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这种不轻易表态的习惯。
朱棣被气笑了:
“朕当然自有高见,朕现在想听听你的高见!”
朱高炽见搪塞不过去。
灵机一动。
“实在不行,大伙凑点?”
朱棣一愣。
群臣一惊。
朱棣想的是这的确是个办法,短时间内就能凑到一部分钱。
群臣想的是大明工资待遇这么低,居然还得退回一部分!
朱高煦听到太子的建议,嘴里嘟囔:
“这么个馊主意亏他想的出来,要捐他自己捐!”
身后的朱瞻圻赶紧踢了踢朱高煦:
“爹,声小点,皇爷爷好像听见了!”
果然。
朱棣看见朱高煦父子俩交头接耳,面带愠色。
“老二,你俩在那说什么悄悄话呢?”
朱高煦抓耳挠腮。
一时间不知如何解释。
看着朱高煦一副守财奴的样子,朱瞻圻朗声说道:
“回皇爷爷,我父王说汉王府愿意捐十万两,救助河南百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