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章 阿鲁台准备兴兵(1 / 2)

加入书签

对草原用兵,最好的时机不是夏秋,而是春冬。

冬天冰天雪地,牲畜趴窝,草原骑兵的机动性大大降低,而春天则是牲畜产仔的时间。

而且前段时间朱高燧在彰德府所种的万亩土豆,已经悉数运往全国各地种植。

目前还没有成熟。

等到入冬前,这茬土豆收获之后,粮草将会更加充足,用起兵来也会更加自如。

朱棣已经打定主意,入冬之时,便是向阿鲁台开战之际。

因此,朱高煦此番骚操作,朱棣心中甚至有些欣喜。

论起无事生非,老二确实是一把好手。

这正是他等待的“天下有变”!

朱棣说道:“你们说的话,朕都听明白了。”

“杨士奇,拟旨!”

于是朱棣口述,杨士奇草拟了一道圣旨,将朱高煦申斥了一番。

责令他严加管束手中士卒,避免与草原各部产生冲突。

关于向阿鲁台致歉一事,圣旨中只字未提。

众人散去之后,朱瞻圻单独留下来问道:“爷爷,那十几个被俘的士卒,爷爷准备如何安置?”

朱棣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危难之际,能够胸怀国家大义,可谓是好儿郎!”

“那些拒不投降的士卒,每人官升三级,赏银百两。”

“至于那些变节之人……”

朱棣叹了口气,接着说道:“蝼蚁尚且偷生,罢了,就将他们遣散回乡吧。”

朱瞻圻的担心一扫而光,一脸真诚地夸赞道:“爷爷胸襟宽广,仁义为先,孙儿佩服!”

几句奉承话,让朱棣非常开心,笑骂道:“又来这一套!”

“把爷爷当成专门爱听漂亮话的糊涂皇帝了?”

祖孙二人谈笑几句,朱瞻圻便告辞回府了。

次日,朱棣还是耐着性子,将阿鲁台的那些使臣好好安抚了一番,赏赐了一些绸缎,聊表心意。

让使臣带话给阿鲁台,说伏击鞑靼商队之事,纯属误会。

那几个俘虏乃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刻意挑拨大明与鞑靼的关系。

使臣无奈,之后回草原复命。

阿鲁台的使臣进京之事,朱高煦的探子早就得到了消息。

朱高煦有些惶恐不安。

如此担惊受怕了十几天之后,朝廷圣旨传到了凤州。

圣旨中,对朱高煦放任属下劫掠民财,扰乱互市的行为大加申斥,用词非常严厉。

朱高煦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直跳。

可他随后便发现了这道圣旨有点不寻常,里面只字未提阿鲁台的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