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9章 鸿蒙初开(2 / 2)

加入书签

蔡琰和袁衡互相看了看,不约而同的摇摇头。

蔡琰说道:“我既没有足够的天文历法学养,也没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怕是力有不逮。再者,兰台要处理的文献太多了,也不可能让我心无旁骛的去思考这些问题。”

刘协想了想,觉得蔡琰说得有理。

她太忙了,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这些。

“这件事还是交给讲武堂吧,研究牵星术时避不开这些问题。”

蔡琰看看袁衡,又说道:“陛下,臣有兰台之责,脱不开身。阿衡却已经不是兰台的人,只是暂时帮忙而已。不如让她转回陛下身边,佐陛下文书,或许能帮一些忙。”

刘协笑笑,看着羞涩的袁衡,心中明白。

该办的事,迟早要办。该收的人,迟早要收。

如今大局将定,可以收回悬在汝南袁氏头上的那把剑了。

“行吧,你也不小了,明年秋冬入宫。”

袁衡又羞又喜,连忙拜倒谢恩。

她已经年满十八,却迟迟不能入宫,心中难免忐忑。现在得到了天子的亲口允诺,终于可以放心了。父亲和姊姊也可以松口气,不用再担心夜长梦多了。

蔡琰看在眼里,心情有些复杂。

——

周忠到过宛城,三公聚齐,相关的讨论立刻展开。

刘协并没有立刻参与,他刻意保留置身事外的姿态,让三公先讨论。

有荀彧的建议在前,讨论一开始就进行了非常热烈。除了三公府的掾吏之外,还有不少人从长安赶了过来,以上书、进言等不同的方式参与会议。

分歧很大,争论也很激烈,但三公的意见相对统一,原则上同意分科取士,区别只在于具体的方法。

比如说考试,如何考,是像冀州郡县那样举行统一的考试,还是根据各州不同的情况分别考?

用什么教材?

冀州郡县录取的是普通吏员,对儒学素养的要求没那么高,识字就行。他们的考试基本不涉及经学的内容,即使有,也可以选择没什么歧义的文字,相对简单。

可是录取高级高员就不能这么干了,必然涉及经学。

而涉及经学,就会有师法、家法的不同。

有人提议,用杨彪、蔡邕等人校定的熹平石经,这是由先帝主持,几位知名大儒共同校定的经学定本,是现成的统一教材,没道理不用。

但很快就有人指出,熹平石经虽然规范,但与当前形势不合。

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没有天子特别重视的《孟子》。

天子施仁政、行王道的很多理论都来自于《孟子》,现在要分科取士,考试范围却不包括《孟子》,合适吗?

再者,熹平石经全是儒家经典,没有实学内容,算学、农学、工学一概付诸阙如,也与天子重实学的政策不符。如果这么考,最后录取的肯定还是死读书的儒生。

且不论公平与否,这些人就算被录取了,能够担起具体的职责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