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7章 润物无声(1 / 2)

加入书签

刘协还座,对杨彪说道:“杨公,汉阳去年的考功位列第几?”

杨彪想了想。“具体排名,臣记不清了,好像不在前十以内,却也差得不远。”

刘协的目光转向了杨彪身后的张松。

张松立刻上前一步。“回陛下,去年郡国考功,汉阳是第十一。”

刘协轻轻地点了点头。

大汉的郡国共一百出头,去除尚未平定的交州七国,不满一百。汉阳位列第十一,名次不算低,但还是有被司徒府刻意打压的嫌疑。

杨彪还是很注意避嫌的,不愿意杨修太过引人注意。

否则以杨修在汉阳的政绩,前三不敢保证,前五是肯定没问题的。

这些心思,刘协能够理解,所以一直也没有过问。随着荆州、冀州等山东大州度田,凉州的政绩渐渐黯淡无光,不是汉阳一郡的问题。杨修提出要考虑人均的因素,正是出于这个现实困境。

如果只比总量,到凉州做守相就形同左迁,再努力也不会有亮眼的成绩。

“杨公,幽并凉等边州虽不如山东富庶,但重要性不遑多让,应该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愿意去边郡历练,而不是当作贬谪。令郎的建议有可取之处,司徒府还是要酌情考虑一二,不可轻忽。”

杨彪躬身领命。.CoM

他原本还想以父亲的威严压制杨修,现在天子亲口吩咐,又上升到边州与内地之间公平的层次,他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刘协又和杨彪等司徒府的要员讨论了一下。

他不过问具体的人事安排,但原则是必须掌控的。既然已经决定了司徒要由州郡提拔,那就应该考虑到让潜在的司徒人选经历不同的郡国锻炼,穷的要去,富的也要去,户口少的要去,户口多的也要去。不能只在内地,还要去边郡,最好是东南西北都要去体验一下。

杨彪唯唯诺诺。

他本人有过任职地方的经历,但他没去过边郡,只在京兆、颍川、南阳等富郡、大郡任过职。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三公子弟的背景,一方面也是山东世家势大的体现。

历数本朝的三公,有边郡任职经验的非常少,有的人甚至连地方施政的经验都不多。

这显然有严重的弊端。

以前三公虚位,实权有限,没有地方施政的经验也就罢了。如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权力要回来了,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用好权力,显然不行。

对旧制度进行改革,已经是君臣共识。之前进行了选举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以考试代替推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在应该更进一步了。

君臣喝着酒,聊着天,气氛很融洽,不时会心一笑。

荀彧与刘巴坐在一旁,也在商量如何在两年内实现税赋翻倍的方案。

想来想去,希望还在新技术和发展工商上。

大汉的赋税分两种:一种是钱,一种是粮。

要想挣钱,工商业是最佳选择。这一点不是什么新发现,也一再被事实证明。

要想多收粮,在耕地足够,户口却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新技术。

一是使用新农具,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正如已经在河南推行的新犁一样,只是现在荀彧需要更多的新犁,以及其他新农具,使同样的户口能够耕种更多的土地。

另一种方法是提高亩产。

他们自然而然地谈到了硝石。

魏翱、于吉等人刚在他们面前表演了火药,对火药的成分之一——硝石能否提高粮食亩产,荀彧非常关心。

在此之前,他就了解过相关信息,只是那时没有压力,也就没现在这么迫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