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4 章 姜握的致辞与期盼(2 / 2)
近现代,那华夏最为暗淡的时光。
明明是一直以来领先于世界的国度,许多发明技术都超前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国家,忽然就变成了‘落后蒙昧之地’。
正如那个著名的,被无数学者讨论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众说纷纭,学者们也各有看法和答案。
姜握自然也想过这个问题。
观风殿中,她望着下面的学子道:“陛下方才提起了司农寺,那我今日便以
工部为例。”
“坎儿井,锯条,渠堰,滑轮水车……”
观风殿内一片安静。
只是这份安静,是有些茫然的。哪怕工部的官员,虽然知道方才大司徒提起的,都是他们熟知的一些技术,但这些,怎么了吗?
姜握看他们的神色就明白:这些技术,他们都是熟练地在用,而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说觉得有必要知道,所谓的原理。
这便是后世人研究的,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之一——只看重实用性。往往不在乎为什么,只知道有用就行。
这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如水车是技术,而其中的能量守恒,是科学原理。
当然,这种‘实用为上’的观念,在古代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这也是中国古代科技保持领先优势的原因之一:不需要经过先了解理论而推导出技术,而是直接通过实用实践得出的技术。
历史从来没有绝对错误的路。
但如今,可以走不只一条路!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何为格致,是通过观察事物,来得出其本质的原理与法则。”
姜握望着座中的学生们,望着此时华夏还是远远领先于世界的学子们:“我希望你们,对一事一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这才能不只熟练地使用某项技术,更能通过其科学原理,研究如何去改进!
不然的话,姜握很明白,哪怕她一天十二个时辰,不断去刷陛下,终是有限的,她不可能买下系统内浩如烟海的所有‘发明’、‘技术’。
况且,她总有走的那一天。
单人的力量总是有尽头。如果只有她自己,终有一日,她带来的涟漪,那所谓的‘先进技术’,依旧会被历史的浪潮所抹平。
唯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才是无穷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她办此上阳宫学校,便是希望,从此后可以通过系统,为更多的人,为更多本就有技术的人,提供‘灵感的火花’与‘砸在头上的苹果’。
**
姜握想,她与陛下,或许真的是心有灵犀。
她的讲话,也算是一个中心,两个重点。
中心便是,欲以教育推动此世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
两个重点:一是提出‘格致’的观点;二则是要为科技人员,尤其是为更多女性愿意成为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动力——
“这是今旬的报纸。”
随着大司徒举起手中的报纸,在座诸人便见,早就安排好的女亲卫走到高等学校的学生席中,请出了一位女子。
并且直接请到了东台上。
那女子上了东台后,就站在一角,在众人的注目中,看起来十分紧张而局促。
且她没有穿官服:这在高等学校里,是比较少见的。因绝大部分入高等学校的学生,都是年轻的朝臣。
众人只见大司徒走过来,温声安慰道:“别紧张。”然后亲自引着这位女娘往
台子中心走(),让她站在最中心。
此时?()『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已经有细看过本旬报纸的人,猜到了这个女娘是谁——
最新一期的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出身洛阳城郊寻常百姓之家,做出一种新式脚踏织机的女娘,黄棉棉。
也巧,她出生在棉花入大唐之后的五年。那时候,朝廷为了区分绵布(蚕丝品)跟棉布,已经开始用木字旁的棉了。
果然,大司徒介绍了这位女娘与她改良的织机。
作为位极人臣的宰相,在这上阳宫的开学典礼上,在皇帝与百官之前,她郑重其事地介绍了一位改良织机的普通女娘。
*
之后,大司徒还单独对女校的小娘子们温和笑道:“你们身上的校服,就都是新式织机所织出的布,是不是很好?”
杨小藜低头看向自己的校服。
余光也看到,许多小娘子(她此刻还是不太习惯叫同学),都下意识低头去看,去抚摸自己的棉布校服。
然后她们再抬起头来,看向站在东台上的黄棉棉,自然就多了几分憧憬和好感——原来是她改进的织机和织法啊!
而且,纺织原本是许多女娘必需做的活计。
但她们今日忽然意识到:原来,在这上面做好,做精,竟然也是可以上报纸,而且能与宰相站在一处,能够被陛下看到和嘉奖的!
*
如果说旁人看着此时的黄棉棉,有羡慕有惊讶。
那么姜握,倒是别有一种难言的伤感。
她依旧是想起了一个,只有她自己知道的人。
一个在中国纺织史中拥有不可磨灭地位的女子,一个在后世被外国历史学家都认定为13世纪最杰出的棉纺织技术改革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她列入世界级的科学家的女子——
可,依旧是一个连真正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女子。
时人只称呼她为黄道婆。
这位被后人誉为‘衣被天下’,是真正促进了华夏棉纺织业进展的女子,在正史中却毫无记载。
黄道婆,是宋元交际年间的人,而元史、以及之后的明清正史,却都没有提过她只言片语。
倒是记载过,松江布名满天下,甚至成为了贡于宫中的贡品。
然,没有记载,松江布是因为谁而何名满天下。
黄道婆的故事,只见于如《辍耕录》之类的地方志和笔记小说中。
据记载,黄道婆的一生过得很苦,颠沛流离。她打小被家人卖做童养媳,不堪公婆虐待而流落海南,跟随当地的黎族人学了些棉纺织术。后来又辗转回到了家乡,将学到的并自创的改良棉纺织术无私的传于家乡人。
自此,改变推动了整片长江流域甚至整个华夏的棉纺织业的发展。
也好在,有这些笔记小说,能够让后人,不至于完全追寻不到这位传奇女子的过往。
“天下人心浩荡。”
观风殿内,姜握再次说出了这句话。
() 因除了笔记小说,黄道婆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还有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她,自发建造的祠堂与为她编写的歌谣——()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
?想看顾四木写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 314 章 姜握的致辞与期盼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那歌谣,至今传唱。
好在黄道婆在千年后,得到了部分公允的评价。
但有更多的‘黄道婆’,都在历史长河中,失去了名字。
不,是从未拥有过名字。
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却在史册中不见其名。无外乎是两方面的不被重视:女性与技术人才。
而这两方面,恰恰都是姜握看重的!
也是她办校的两大初衷。
**
“上阳宫建校,我掌历史学院。”
说来,大司徒要执掌历史学院这件事,没有什么人奇怪。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大司徒这是位极人臣后,想要‘修书留名’——毕竟官员,无不以能修史书为荣。
圣神皇帝看向了姜握。
但她清楚,姜握到底为何要掌历史学院。
为了她这个史册上第一位女帝,能得到公允的记载,也为了诸如昭武将军(平阳公主)、文成、库狄琚等女将女官能得到属于她们的记载。
但,不只为了这些。
还为了……圣神皇帝的目光,落在黄棉棉身上,又落在此时殿中许多尚且带着些懵懂之色,大约还未真正听懂她今日这番话的女娘们身上。
为了千千万万个她们。
*
“我期盼着你们终能做出将留于史册,造福于民的事情。”
“而我要做的,是给你们提供一方沃土。”
“以及,一旦你们做到了,就不会让你们,被淹没被遗忘。”
“不会让你们失去姓名。”
“你们都将得到一个——”
“公正的记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