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1 章 赤壁赋(1 / 2)

加入书签

大唐

“儋州作为其最后一个功业之地,可谓是集苏轼才能之大成。”

李世民出声道。

不怪乎李世民发此感慨,东坡井,东坡墨,东坡笠,东坡学院……甚至连本地语言都衍生出了东坡话。

苏轼海南的事迹以及取得的成就在女声的话音落下后便一个接一个地放在天幕上,说是目不暇接也不为过。

众人就是在这样的持续播放中,继续了解苏轼在海南的都做了些什么。

待看到“宋苏文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的批语,秦汉之人感触不大,但是自科举推行之后的朝代却为此沸腾,甚至越往后的朝代越沸腾。

儋州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

儋州的第一个进士符确!

苏轼来之前:文化未开,荒蛮之地!

苏轼来之后:要举人有举人,要进士有进士。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要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概念早已经随着每一次科举考试的成功举行而浸染所有人的心。特别是明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想当官,最被人所认可的途径就是科举,而科举可太难了,小三关大三关关关难过。

完事开头难,有多少像儋州这样穷苦的地方几百年都出不了一个进士,而这样令人瞩目的教化实绩,从无到有,苏轼仅仅用了三年!

科举作为平头百姓唯一的进身之阶,谁不希望自己当地有一个善于调教子弟的大佬呢,不说别的,沾沾文气也行啊。

【苏轼每到一处,不论自己什么身份,是太守亦或是罪臣,都为当地地方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为官一任便造福一方。】

【【在为官一道上,无论是水利还是基建,亦或是文化教育,苏轼翻手就是一个景点,覆手就是一个百年一出,千年首创。也许苏轼可能以为,自己不过是尽到了一个官员的本分——】

哈?人言否?

一干人听得怀疑人生。

只能说凡尔赛文学的精华天幕拿捏到位,激起阵阵波澜。

大秦

这酒啊,是端不下去了。

这箸啊,是夹不下去了。

下面的大臣不敢吱声,上面的秦始皇也陷入了沉默。

别说大臣了,他都有些不敢信。

饶是如此,他也只能安慰道:

“就算是本分,也是把本分做到极致了。”

听见秦始皇发言安抚,众人心下松了一口气。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大家生怕天幕对苏轼的评价,影响了秦始皇对一个好官的评判标准。

他们这段时间也很辛苦的!

大汉

本分?

“多来几个这么尽本分的……”

朕能乐死!

刘彻莞尔。

可惜只有这么一个苏轼。

刘彻才不信天幕所说的只是本分呢。

羡慕。

猪猪陛下今天也是对其他朝代人才流口水的一天呢,

大明

“对啊!”朱元璋只觉得天幕这句话宛如仙乐,动听至极。“都是本分,苏文忠公就是不一样哈。”

看看,这觉悟!

虽然天幕说也许,可能,但是朱元璋怎么可能会在意这些不重要的细枝末节呢,自动过滤后那就是苏轼以为。

朱元璋拒绝接受任何反驳!

看来咱得把给苏轼的追封提上议程了。

他心下思忖完便开口提了这件事:“朕欲加封苏轼为……”

还未说完,就被李善长打断了。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一直陪在朱元璋身边但是呆得四平八稳的李善长吸了一口气,深知作为丞相的自己不出面是不行了。

本来本朝律例对官员苛刻,咳咳,不太友好,现在又要树立苏轼这么一个榜样,那以后原本的功绩也可以是本分了。

不是每个人都是苏轼啊,陛下你醒醒。

【百姓知道谁才是对他们好的人,而苏轼无疑是一个标准的好官。】

“像东坡居士这样就是天底下顶好的人!”

闻言附和声众多,声量尤以宋两朝为多。

【当然除了是一个好官,苏轼其他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忽视,其中尤以文坛成就最为突出。】

“是啊,但是今天这期根本不叫语文必背,而叫好官是谁。”

刘彻无情吐槽。

这一期除了苏轼之外,天幕还重点讲了王安石变法呢,可惜一贯的套路,吊着兴趣却不给细讲。

对于这点,刘彻显然十分介意。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有个称号,因为他的博学,于是人们给了他一个称号,叫做“百科全书式学者”。那么苏轼,毫无疑问,如果有评选百科全书式人物的评比,我会投苏轼一票。不别的,就为他的全能和全才。】

【拜托,那可是一路被贬一路吃,吃出一个舌尖上的大宋的苏轼。】

地狱笑话,难绷。

所以刘彻没绷住,毫不留情地大笑了出来。

【写诗,与其学生黄庭坚合称为“苏黄。”】

天幕刷刷刷发来一堆苏轼的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杜甫尤为喜欢这句。

一时间大家都在欣赏苏轼的优秀诗作。

大汉

而刘彻的关注点则与众不同。

“和陶诗是真多啊。”

刘彻感慨,不得不说,这上百首和陶诗即使是现在看来,依然无比扎眼。

太多了,标题还都加个和陶诗的前缀,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一家人。

【作词,与辛弃疾“苏辛”,豪放派开创者,宋词第一人。哈?你说宋词第一

人是辛弃疾?】

辛弃疾?

不熟悉辛弃疾的人脑子里满是问号,哪儿L冒出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