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7 章(1 / 2)

加入书签

把小学堂的人安排好,李承乾以为这事就结束了。

结果没过多久,国子监祭酒找到他,说平时来国子监询问物化生课堂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普通百姓,还有一些高门大户,家里子弟文不成武不就,想试试能不能在别的地方混出点名头。

李承乾对这些人来者不拒,他现在的目的就是扩大物化生的影响,除了需要陈淑慧这样优秀的学生,数量上也需要尽量扩大,只要学生想学他就会教。

况且学习是讲究天赋的,有的人学不会经史子集,但未必学不好物化生,偏见要不得。

缘缘不断的新学生加入进来,之前那间大学堂很快就不够用了,国子监又腾出了几个学堂给他们。李承乾安排之前的学生……现在应该是学长学姐了,去帮忙授课。

当初李承乾怕没人愿意留下来当先生,特意请李渊派了几个人来,结果现在根本不缺人用,大家都很乐意尽一份心力,况且给别人讲课,还能巩固自己的知识,算得上两全其美。

这一批学生的上课时间也有变化,之前是统一每个休沐半天,这次却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分成了休沐和假期上课的班级的和每天都要上课的班级,相当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这样效率快一些,不用像之前那样,用好几年时间才培养出一批人才。

因为可以当先生的人多,大家轮换着来,不会耽误太多时间。李承乾也没有亏待他们,每个人上课都会有补贴,家里不太富裕的学生就更乐意了。

就是东宫的财务系统不太乐意。

李承乾给先生的补贴不少,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不小的开销。东宫虽然不缺钱,但也经不住这样造啊。

李承乾挠头:“那我想办法吧。”

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李承乾就跟李世民提起此事,李世民漫不经心道:“这有什么难的,朕让民部给你拨笔钱就是了。”

“那要是裴阿翁不乐意呢?”李承乾撅撅嘴,“裴阿翁天天喊着国库空虚,阿耶耳朵没起茧子,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李世民:“就算国库空虚,这点银子也拿得出来。”

不过想到裴矩刚‘不情不愿’地帮忙安置了几十号学生,现在又让他给小学堂出钱,还真不一定能要出来,李世民的话顿了顿,若无其事道:“不行就从我的私库走账。”

李承乾嘿嘿一笑:“其实也不用这么麻烦,如果物化生学堂能并入国子监,成为六学之后的第七学,那裴阿翁就没有理由不答应了。”

国子监下辖有六学,分别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这六学的学生念书不需要束脩,而且食宿全包,一切费用由朝廷承担。如果物化生学堂也能享受这个待遇,自然就不用担心待遇问题了。

李世民:“……这才是你的目的吧?”

什么承担不起花销都是幌子,最终目的还是物化生并入国子监。

话说到这个地步,李承乾也不瞒着了,仰着

脑袋“昂”了一声:“物化生这么有用,并入国子监不是应该的吗?说不定很快大唐的学堂都要教物化生了!”

李世民差点没忍住对天翻个白眼:“你这哪里是帮我,分明是嫌我麻烦不够多。这和封几个小官不一样,这事儿闹不好要引起朝廷动荡的。我不可能答应你!”

“咦?”李承乾不解,“不就是加一个科目吗,为什么会引起朝廷动荡?”

这时候大家吃完饭了,在窗户边的塌上坐下,一人捧着一杯热茶(李承乾的是水),李世民轻轻抿了一口,这才慢条斯理地解释:“此事看似是国子监内部的事,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令天下读书人不满。”

文人治国。如果读书人怨气太大,朝廷也是会被反噬的。

李承乾:“为什么他们会不满?”

李世民没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你觉得呢?”

李承乾托着下巴想了一会儿:“是不是因为迂腐的读书人太多了?”

从物化生小学堂开课以来,李承乾就没少听到批判的声音,很多人认为物化生是旁门左道,不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更不该在国子监这种神圣的学府教学。

他知道还有很多人不满,只是没有发声罢了。可能如果物化生并入国子监,这些人就会坐不住?

李世民点头欣慰道:“不错!还有别的原因吗?”

李承乾又想了一会儿,摇头,他不知道了。

李世民耐心解释:“国子监的学生都是为了当官做准备的,如今陈一娘几人刚借着功劳封了官,又把物化生并入国子监,读书人们就会想,日后学物化生的这些人是不是也要做官?”

“是啊!”李承乾理所当然道,“他们有本事的话当然要做官,这有什么不对吗?”

李世民:“没有不对,只是天下读书人都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想法,但朝廷的职位就那么多,竞争已经很激烈了,如果再来一些人与他们争抢,你觉得他们会乐意吗?”

李承乾:“……不会。但也不能为了他们,就不发展物化生了吧?”

“不是不发展,只是还不到时候。等朝廷再稳定一点再说吧。”

“好吧。”李承乾也只能答应了。

说完他就跳下榻往外走。

李世民:“你去哪?”

“我要去找阿翁玩,已经和阿娘说过了。”

长孙氏含笑点头:“是,他方才和妾说过,妾已经应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