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0 章(2 / 2)

加入书签

赵盼一边赌着气,一边又片刻不敢耽搁,开门去堂屋吃饭。

……

怀安终于领教了雕版印刷的效率——真是慢的令人发指!两位掌柜轮番催着刻板师傅修改雕版,紧赶慢赶,终于在月底见到了样书。

怀安拿到样书的时候,嘴里念念有词:“等我有钱了,一定要买一套活字印刷工具,纯铜的,印的又快又好!”

沈聿十分惊讶:“你还知道活字印刷呢?”

怀安忙托词道:“工匠们聊天时我听了一耳朵。”

沈聿对妻子道:“看来由着他折腾,还有意外的长进。”

许听澜正在看样书,说是书,其实是一本卡纸做成的小册子,只有巴掌那么大,用木质活扣装订,封面“图说千字文”五个字是赵盼的笔迹,稚拙可爱的正楷。

与普通书本不同之处不止于大小,还有可以拆开的活钉。拆开后就是一沓卡纸,可以分别背诵。

“还真不错呢!”许听澜夸赞道。

“是吧是吧!”怀安来了精神,铺开一张宣纸,像个小狗腿子一样给老爹递笔:“您帮我写一条腰封,

就盖您的私章。”

沈聿显然不明白“腰封”是什么东西。

看着儿子热诚的目光,又不忍拒绝,疑惑地问:“可是作一篇序?”

怀安摇头:“不是,是一条细长的纸,包在书中间的位置,买回去可以当做书签。”

后世的图书出版,几乎是“无书不腰”,请名人写推荐词,更是一种营销手段,变相广告。虽然遭到不少读者口诛笔伐,却依然“长盛不衰”,足以说明它的有效性。

“推荐词我都想好了,您就写:关注幼儿启蒙教育,别让您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沈聿:……

幸而他理解能力强,很快明白了怀安的意思,并高度概括,做出如下总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怀安显然不甚满意,不过求人办事嘛,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于是千恩万谢的拿着字去了前院,命长兴送去书坊,并按娘亲的提议,先印五千本,定价三钱,往各大书店铺货。

……

当院子里的葫芦架子绿叶成荫的时候,第一批《图说千字文》问市,被各大书店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并在店门口写着:本店新到蒙书《图说千字文》,购书有精美礼品相赠,每日限量二十份,先到先得。

所谓精美礼品,其实只是一个粗布包,布包是浅绿色的,前头还缝有一个白色口袋,是怀安打好“设计稿”,找郝妈妈特意缝制的。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多是用竹、藤编制的书箱携带书籍,而蒙童不需要携带那么多的书远行,通常不用背负书箱,只需要一个布袋,又叫褡裢,搭在身上,装几本日常用到的书去上学。

怀安的这个布包显然比褡裢更方便,因为有一条长长的带子缝在两侧,可以斜挎在身上。

挎着小绿包晃来晃去,总觉得上面缺了点什么,比如“为人民服务”。

他被自己的幽默感笑倒在榻上。爹娘妹妹坐成一排,看傻子一样的盯着他。

怀安怕被当成脑残患儿,赶紧爬起来坐好,指着布包的右下角:“在这里绣一个简单的蒲公英。”

要将品牌打出去,Logo是必不可少的。

郝妈妈平时只绣寓意吉祥的纹样,还没绣过蒲公英呢。好在她心灵手巧,寻了个帕子试了两次,一朵清新可爱的蒲公英跃然而出。

怀安极为满意,命长兴找了个裁缝铺子批量定做,每日只做一百只,限量赠送。

一百份礼品,分到各家书店最多只有二十份,所谓物以稀为贵,人性追求稀缺的本能放在哪个时代都差不多。所以“限量”二字一出,就为这个普普通通的书包赋予了额外价值。

当然,这个书包也并不普通,它很实用,也很可爱。

怀安也不怕有人仿制,因为下一批图书上市时,他还会有新的点子。

时下供得起孩子读书的大多是殷实人家,买一本蒙书不在话下,只是这书包也忒难得了。

不少孩子特意起个大早,在书店开门之前就排队等在外面,平时上学都没有这么积极过。

怀安特意拉着赵盼,到书市上一通溜达,明明是大比之年,逛书店的蒙童竟比生员还要多,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他昂首挺胸,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有句吉祥话这么说来着?财源滚滚……呸!

文运昌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