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65 章 盗墓与考古【十三】(1 / 2)

加入书签

【但再怎么说,这些确定了位置的帝陵们已经被保护起来,再加上万历皇帝做出的突出贡献,他们的地宫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保证现有状态,维持一定的宁静。

毕竟真的出现了不可控的因素,按照现在的考古原则,也是尽可能地少开发,开发到可以勉强保护的程度便罢手。】

不管怎么说,这至少是个定心丸。

虽然茂陵已经很可怜了,但至少由于自己的知名度,刘彻确定了自己陵墓的位置已经被找到,不存在什么所谓突然一下,把他陵墓挖坏了的情况在。

而那些先前没有被提到陵墓的皇帝便开始七上八下了。

什么叫已经确定了位置的帝陵?

还有多少帝陵的位置是你们确定不了的?

你们后世人这么厉害,怎么连区区一个帝陵的位置都找不到?

朱翊钧则冷笑一声。

历代皇帝们,庆幸吗?都是他的血泪换来的啊。

【何况自秦朝一统以来,集权王朝的帝王们的一举一动都格外耀眼,再加上秦汉时代帝陵的修建某种程度上跟宫殿一样,并不完全以皇帝的喜好和想法为转移。

虽然这大型帝陵的修建确实进一步推进了民间厚葬成风的现象,但作为一项恢弘的工程,帝陵们象征的,是王朝的尊严和气象。

即便被当成了靶子,但某种意义上,确实也昭告了除了盗墓贼以外的其他后人,我在这儿!】

这个盗墓贼就不必单拎出来了吧,听着就有点心梗。

帝陵的修建原本就瞒不了人,再加上陵旁还有供奉的寝殿呢,逃也逃不了的。

再者说,帝王入葬,又不可能草草下葬,如何瞒得过天下人的眼睛,他们堂堂皇帝,又不能跟做贼一样。

只能是在地宫上再想点法子之类的。

愁啊。

【出于朴素的道德观念和时间观念,通常情况下适合安葬的风水宝地这种稀缺资源往往采取先到先得的传统方式。

帝陵的选址一般都会选在该朝皇都边上。

譬如汉唐这两个盛世王朝都选择定都长安,所以西汉帝陵与唐帝陵都在西安城郊。

而西安城郊外最近的那片风水宝地已经让十座西汉帝陵整整齐齐地占满了,后来者的大唐皇帝们便只好望地兴叹,总不好让前人给自己挪地方吧,主要是西汉帝陵挖起来换地方那也是个大工程啊。

因而便另行堪舆,在稍远一些的山脉之上,敲定了唐帝陵的选址。

隔着四百年的时空,汉唐两个强大的王朝彼此颔首。

西汉帝陵与大唐帝陵遥遥相望,静静躺在西安城郊,成了千年的邻居,串门倒是很方便。】

汉朝皇帝和唐朝皇帝都沉默了。

倒是没那个当邻居的想法。

想想就让人有点惊悚。

还有,他们是尊重汉皇,崇敬身后之事,所以才另择良地的好不好。

他们可没有天幕你们这种后世之人的不讲究。()

才不是因为西汉帝陵不好挖不好挪才放弃的好不好。

?梨遥提醒您《开局给秦皇汉武恶补科学[直播]》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大唐有的是钱!

【更加有意思的是明朝那唯一一位长眠于南京,不在明十三陵景区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明孝陵的选址在“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钟山之上。】

已经开始营建自己帝陵的朱元璋当然知道自己的陵墓选在了钟山。

但……

为啥他是唯一一个长眠于南京的明朝皇帝啊?

他们大明不是定都南京了吗?

是不是那个造反的明成祖干的好事?

还给他迁都了?

所以这个明成祖不会是他的下一任皇帝吧?

可他下一任皇帝定然是标儿啊。

便是造了标儿的反,那自己也不该是唯一一个葬在南京的皇帝啊。

朱元璋心头闪过各种可能,一双眸子寒凉如冰。

【可所谓风水宝地,那自然是古来便有之。诸葛亮便曾赞誉钟山为帝王之宅。因此孙权建立东吴之后,便将此地选为自己的埋骨之地。

这两位生前都曾获封吴王,又皆以帝王之尊下葬的两位传奇人物便共同埋身钟山。

据说营建明孝陵的大臣曾经向朱元璋上表,申请将孙权的蒋陵挪出钟山,但被朱元璋拒绝了。

他选择将蒋陵前的一对石麒麟移走,并将蒋陵纳入了自己的陵墓范围。

所以,谁说中华只有一座双帝陵,我看明孝陵也是嘛。】

孙权:???

移走麒麟就移走麒麟,干嘛还要把他的陵墓圈进自己的陵墓范围啊?

这人是不是脑子有大病?

但是至少没去动他的地宫,这一点还是值得令人宽慰的。

看来有些时候信信神佛也不是什么坏事。

说不定就保佑了呢。

朱元璋更是直接裂开。

如果他怀疑的没错的话,天幕说的唯一一座双帝陵,不会说的是唐朝的那个乾陵吧?

他当然不是因为想跟孙权埋一座山上才不挪走的啊。

孙权也算一代英雄好汉,结果只能帮他守陵墓门,不更显得他豪情万丈嘛。

什么双帝陵,胡说八道。

你们这天幕玩得也太花了。

什么人都凑在一起只会害了你们。

不要无端联想好不好。

【当然了,虽然江苏没有山,钟山也不大。但好歹也是座小山丘,挤一挤还能住,所以民国国父也最终葬于钟山,只是拥有了各更好听的名字——紫金山。

一座明孝陵,三处不同的风采,所言不虚。】

朱元璋:……

好家伙,他身后可真够拥挤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