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0章 死道友(1 / 2)

加入书签

啊,那部著名的《长城》。

平心而论,电影就是普通的魔幻爆米花电影的正常水平。

观众也许是对于马特达蒙的期待值过高,又或者是对于老谋子的期待值过高,所以在上映之后才出现如此严重的恶评跟黑水。

讲道理,如果剧情不是关于长城,不是关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标志,兴许恶评不会那么多。

说故事简单的,妇联就不简单?

说男主角拯救世界的,哪部美式英雄片不是如此?

但最大的问题也就在于此,这故事,天生就水土不服。

老谋子是公认的美术和摄影大师,剧本刚好是他的弱项。若是有类似于某三级美术师的编剧辅助,那便是天下无敌。

可是呢,《长城》偏偏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倒霉孩子。

这个项目的起因是《长城》的制片人之一传奇影业的老板托马斯·图尔,他有次偶然坐飞机看到长城,觉得是个特别了不起的建筑,应该可以变成一个不错的故事,于是他和知名编剧马克斯·布鲁克斯先写了一个故事梗概。

这位马克斯·布鲁克斯的另外一部作品是《僵尸世界大战》,那部电影的原著就是他写的。

难怪电影的套路这么眼熟,军队打丧尸嘛!

后来,老谋子以及《谍影重重》的编剧托尼·吉尔罗伊也加入到了剧本的创作中,并在今年7月份完成了最后的剧本框架。

这就能看出《长城》故事是个什么尿性,一句话,缝合怪。

非常的好莱坞流水线,故事和场面上,成群的怪兽趴长城就是布拉德·皮特主演的那段《僵尸世界大战》,怪兽由兽后统领就是《安德的游戏》,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差不多也就是《最后的武士》。

万年呛了口豆奶,“这靠谱吗?”

“谁知道呢,剧本刚完成,我不是很喜欢。有我对于电影的理解,但表现上,很难说。”

老谋子摇摇头,“不过这倒是一个新的尝试,由中国导演作为创作核心,中国演员、中国故事作为构成,一个合作中美的大片,兴许也是未来的一个路子。”

“现在就有五个编剧了,故事上还会是中国风格吗?可别又弄出一个《功夫之王》来。”

“完全的中国故事不一定能在全球流行啊,文化是有壁垒的,也许这次可行呢。”

张一谋道,“说句不好听的,以前咱们的文艺片,都跟奇观一样。这两年的电影,跟九十年代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没有,但是老外就是不爱看,或者说,看腻了,现在他们更喜欢伊朗,更喜欢东南亚。咱们要想走出去,兴许就得从文化的表述上往西方靠拢。”

“这样的话,那就变成香蕉人了啊,外头一层中国外皮,里头是西方价值观,国人首先不会喜欢的。亚洲文化圈和北美文化圈不同太多,《卧虎藏龙》在国内没多少人喜欢,这就是个例子。”

老谋子叹口气,倒不是怕挨骂,主要是怕失败,把这条路给绝了。

他形容自己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从《活着》开始,后边的《有话好好说》、《英雄》、《三枪》,一路被骂过来,早都习惯了。

老谋子对于《长城》的定义是借全球大片传递中国形象,传递价值观,传递文化信息。

总结起来:借水行船。

“没有美国公司,我也拍不了这样的作品。它是一个工业体系上的东西。受众最广泛的,主流院线的,年轻人最喜欢的类型,一直是我们中国电影的短板。”

他越说越急,“其实这种类型是重工业,是核心竞争力。我们的市场固然很好,越来越好,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像宝莱坞,就是自娱自乐。不能光想自己的观众想看什么,还要想什么样的作品能提升竞争力。”

“您觉得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全球票房大爆,欧洲三大奖?还是奥斯卡?”

“当然是市场检验了,它首先是一个市场类型的电影,要让市场检验,这个谁也不能预设。奖项不代表他就能流行,每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基本都是艺术院线长线放映,在市场上根本不靠谱。”

老谋子很清醒,“在市场上流行了,资本才会在意,才会去投入。好莱坞六大公司才会来找王艺谋、李艺谋,更多地开发中国故事,更多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思维。我期待的不是他们的钱,是他们的宣传和发行。”

一直以来,国内的影视圈的心腹大患,想来想去,只有三个字:好莱坞。

后世吹韩国电影的人也很多,但是体量太小,就算是放开,韩国影片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好莱坞不一样,体量大,工业程度高,外加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导致不论东西,观众理解上都不存在太大的偏差。

最早的时候,大家想的是抵抗,《泰坦尼克号》等一众大片轰开市场,打的国内影人毫无反抗的余地。由此,便有了《英雄》在内的一众国产大片。

之后呢,进口片配额放开,国内的影视公司反倒是弹冠相庆,因为他们能出去投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