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4章 亮眼(1 / 2)

加入书签

不管中外,主旋律电影都有,国内有《横空出世》、《大决战》,外边也有《拯救大兵瑞恩》、《逃离德黑兰》等。

国内电影,在某个时期出现过一个极大的倒退,暂且不言。

在那之后,电影行业先是迎来一个思想解放,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第四代导演拍摄了一大批有艺术表达,也有现实意义的电影。同时第五代横空出世,国际扬威,中国电影似乎就直接从小打小闹进化到了国际路线。

后来呢,又是一个低谷。

也就是这个时期,主旋律电影成了个烂大街,没人爱没人看的东西。

一没故事性,二没刺激性,文艺青年看不上,一般观众不喜欢,二逼青年看着也没乐子,被骂是活该。

“建”字号的电影,倒也算是趟出一条路子,全明星阵容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力,可惜出道就是巅峰。后来的《建党伟业》、《辛亥革命》都是口碑崩盘外加票房崩盘的作品,这个路子,还是没走通。

其实,全明星这个路子是对的,靠着大导演、名演员的个人吸引力,确实能提升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期待度。

但故事也很重要,就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比较一下,有葛大爷的《北京你好》跟俩盲流扶宇航员的《白昼流星》,哪个好?

观众膈应的不是你堆明星,是你不好好讲故事。20块钱看一百多个大明星,谁不想啊?关键你故事得过得去!

后来,《风声》首开先河,把“谍战”、“侦探”这些商业要素和主旋律的故事结合的很棒,算是个中翘楚。

俗话说,流不流行看跟风,《风声》之后,《东风雨》之类的作品出现一堆,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风声》对主旋律电影的影响。

观众也总算是享受了一把,原来主旋律不止是阳光灿烂红旗飘,敌人弱智我英雄,也能是步步惊心的敌我博弈。

《十月围城》算是个中巅峰之作,虽有些剧情上的不圆满,但仍旧把无名英雄这一主题向人民、向社会进行了一个扩展。

再后来,观众就又有点厌倦了。

忆苦饭有用吗?

有用,忆苦才能思甜嘛!

但也不能天天忆苦啊,也该弄点新鲜玩意,让观众思思甜,看看现如今国家有多强。

于是乎,《战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电影接连推出,不再隐忍,突出当今祖国的强大,无数英烈前赴后继才有我们的岁月静好,重在民族自豪感。

观众很买账,《战狼》破十亿,而今年的《湄公河行动》同样有突破二十亿,独霸八月档的趋势。

“大概是今年暑期档唯一能看的电影了。比起隔壁几部在脸上写‘我是来圈钱的’的电影,这一部是值得让我心甘情愿掏钱买票进去看,并且看完出来能毫不犹豫给出好评的电影!”

“基本上是国产这类题材的最高水准了,善于搞硬货的林朝先,仅存的国产硬汉吴景,从《师父》、《暴裂无声》一路走过来的宋扬绝对让人惊喜。真实事件的震撼和演绎出的强悍力度,制作水准很高。”

“吴景跟宋扬,两个人演技不用担心,已买好票,把票钱送给实力派们,也比给面瘫鲜肉们要强,本来想先打四星的,看隔壁向公子和一堆酱油巨星,决定再加一星。简直燃到爆啊,全程没有尿点,动作戏特别帅,宋扬荷尔蒙爆棚,堪称国产电影第一硬汉,值!”

“看完了整部电影,可让人评说的其实有很多点。但在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方新武在最后自己去撞宋哥的那个画面,印象深刻。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当时那个镜头给我多大的触动,只是前面的观众说了一句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边看边说:‘中国人就爱整这套事。’

或许只是随口的评价,却表现出他对奉献和牺牲的不屑一顾。生在和平年代,他可以坐在电影院看完这样一场电影,当然难以想象‘牺牲’这样的字眼在有些人心中是何等的意义。

大家都怕被灌输思想,讨厌这个政治正确的世界。总觉得这类电影在灌输给人们观念,钳制人们思想。那我倒想问,那些动辄说自己被这种那种思想灌输了的人们,你们的精神世界又是什么呢?

我们不喜欢电影中的套路,不喜欢动不动就出现的英雄主义。我们总是觉得这些场面尴尬又别扭,可是我们为什么就是不愿意相信,有一些人的心里真的有信念、使命这些高尚的东西存在呢?

抛开电影本身不谈,只是想说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有英雄主义,也可以牺牲奉献。抛开方新武的感情铺垫不谈,只是想说他作为一名警察在那一刻只是想完成自己的任务。总之,生活在那些甘于牺牲自己的人创造的时代,别轻易对他们的精神感到不屑。”

······

《湄公河行动》在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都有上映,不过,公司对外埠的票房没抱什么希望。这类电影歌颂的是自家人,放在国外,那就是活脱脱的别人家的孩子,爱看才有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