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章 224先结婚吧(1 / 2)

加入书签

我叫王峰,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正在研究如何把一些能级比较低的稳定核素转化为不稳定的放射性核素,但是遗憾的是,貌似这一项研究太过于超前了,以至于大家貌似不太同意研究继续下去。

当然,这都是借口,真正的理由是诺奖的评审工作马上就要展开了,在这个大前提下,一切有可能引起非议的地方都要暂时停下来,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为了王峰的前途着想。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最大的财富并不是他有多少科研资金,有多少财富,而是他的能力,直观来看就是获得了多少荣誉。

而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在没有什么比诺贝尔奖更大的荣誉了,可以说只要拿到了诺奖,就可以说已经迈入了科研金字塔的上面了,从此世间的种种恩恩怨怨就和他在没有什么瓜葛了。

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一位发明家的儿子。他曾在圣彼得堡、美国和欧洲等地学习、考察,后来与父亲一起经营工厂。

30岁时,发明硝化甘油炸药,获得专利。1864年9月3日,在他研制硝化甘油炸药的过程中,实验室不幸发生爆炸,弟弟和其他4人当场丧命。

这件事情促使他发明安全炸药。1867年,诺贝尔发现把硝化甘油炸药放在木浆等一些惰性物质中,就可以很安全地处置了。据此他发明了安全炸药,并取得专利。

1878年,他与哥哥等人在俄国巴库开采石油,获利颇丰。到他1896年12月10日病逝为止,诺贝尔共获得了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他死后留下了920万美元的遗产。

1895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诺贝尔的心脏病已经恶化,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回想这一生,他感到喜忧参半。他因为发明炸药而发了大财,成了化工实业巨子,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发明的炸药却是一个致命的摧毁者。

当它被用于战争时,将会使更多的人死于非命。炸药的威力越大,人类和平受到的威胁越大。他自己一生独身,没有亲人,巨额资产该如何处理呢?诺贝尔萌发了建立世界性的奖励基金的计划。11月27日,诺贝尔立下了遗嘱。

签名人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之后,在此宣布关于我死后所留下财产的最后遗嘱如下:

我所留下的全部可成为现金的财产,将以下列方式予以处理:由我的执行人将这笔财产投资于安全的证券方面,并建立一种基金。它的利息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上述利息平均分为5份。其分配办法如下:

一、物理学奖:授予在物理学方面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二、化学奖:授予做出过最重要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

三、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过最重要发现的人;

四、文学奖:授予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最杰出作品的人;

五、和平奖:授予曾为促进国家间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及为举行促进和平会议做出最大贡献或最好工作的人。

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确定;

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洛林医学院确定;

文学奖由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文学院确定;

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一个5人委员会确定。

我明确的愿望是,在颁发奖金时,对于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或她是否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奖。我衷心希望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获奖。

诺贝尔奖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奖项,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几乎没有漏掉过公认的最有成就的科学家。

要概括地了解20世纪理论科学的进展,最简单的办法也许是回顾一下100年来的诺贝尔奖所表彰过的那些成就。因为诺贝尔奖设立100年来,已经逐步成了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奖项。

当然,与之并列的还有一个数学奖,那就是菲尔兹奖。

而获得这种级别奖项的科学家,那是真正的大佬,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就算是自此之后在做不出什么像样的成果,但是研究资金,功名利禄也绝不会少,到那个时候基本上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坐看风生水起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事实上能够做学问做到那种程度上的,哪怕是到生命的最后一课,也绝对不会虚度光阴。

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其中的含金量。

任老院士虽然年事已高,看淡了那些个功名利禄,但是也无法对诺贝尔奖等闲视之,所以在老先生和王峰的几个导师合计一番之后,王峰的工作就暂时停了下来,试验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暂时封存,秘而不宣,一切都等诺奖的评审结束之后再说。

可以说,我们对于诺贝尔奖给予了最大的重视,这个重视甚至有些超过了诺贝尔奖本身的含金量,当然,这里面确实有一些历史渊源在里面。

诺贝尔病逝时,诺贝尔基金会还没有成立,他的巨额财产等于留给了一个还不存在的机构。他的某些亲属对此有些异议。瑞典人也不都理解诺贝尔的良苦用心。有些人说,诺贝尔的财产应该属于瑞典,怎么能将这样巨额的奖金颁给其他国家一个不相干的人呢?

瑞典王国政府充分理解诺贝尔的卓越眼界,决定以国家的名义使诺贝尔的遗嘱生效。1900年6月29日,瑞典正式成立诺贝尔基金会,基金会下设4个诺贝尔委员会,由诺贝尔指定的各评奖单位确定其组成成员。

从1901年开始,诺贝尔奖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第一届的物理学奖颁给了发现X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化学奖颁给了荷兰著名化学家范特霍夫,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发现血清疗法的德国生物学家冯·贝林。

截至2000年,3大科学奖项共有469人次获取,其中物理学奖162人次,化学奖135人次,生理学或医学奖172人次。

而我们获得过多少次诺贝尔奖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