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皇帝问策(1 / 2)
第20章 皇帝问策
「前段时间,我去看望信安王,他老得下不来床了。唐初的时候,我宗室有孝恭丶道宗等名将,威震天下。现在只剩下信安王,也即将离我而去。」
李隆基示意李瑄落座后,动情地向李瑄说道。
他口中的信安王,名李禕。是李世民第三子吴王李恪的孙子。
在开元年间,李禕由文至武,任陇西节度使,千里奔袭,以极小的代价,拿下唐丶吐蕃边境最重要的要塞,石堡城,使大唐完成对吐蕃的战略主动,反守为攻。
后又大破奚丶契丹,功绩卓着,是当之无愧的名将。
若论对大唐的战略贡献,李禕在当代仅次于王忠嗣。
「信安王是宗室的楷模,臣一直希望能如同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为圣人开疆万里。」
李瑄向李隆基表达心迹,他懂李隆基的意思。
李隆基希望宗室中,能再出现信安王李禕那样的名将。
李瑄本不想穷兵黩武,但他更清楚李隆基的喜好。
王忠嗣在几年后是怎麽失势的?
阻挠边功!
谁敢在这个时候说出「铸剑为犁」,李隆基一定会将其撵出长安。
李瑄想要掌权,一定要贯彻李隆基的意志。
「七郎志大,然霍去病的功绩,可不是容易做到的。突厥已如冲风之末,不远矣!」
说这话的时候,代表李隆基已经开始考验李瑄的武略丶眼界。
「圣人英明,突厥汗国覆灭已是时间问题。然草原诸部,回纥最强,麾下控弦之士十万,制度分明,回纥首领骨力裴罗,果决而英勇,其子磨延啜精明而睿智。他们必然会尽拥匈奴故地,成为草原新霸主。」
李瑄微微思考后,向李隆基回答道。
「七郎真有远见!」
李隆基惊讶,因为李瑄的话,与王忠嗣上书几乎一致。
王忠嗣也认为,拔悉密和葛逻禄不足与回纥争锋,如果灭掉突厥,回纥会尽拥匈奴故地。
「七郎觉得要如何去做?可畅所欲言,不必顾忌。」李隆基又问策于李瑄。
「草原部族,逐水草而居,不易控制。且我大唐当今大敌为反覆无常的吐蕃,和变数横生的西域。国家虽然兴盛,然树敌太多,并非是明智的。圣人可向回纥部落许诺,准许他们建立回纥汗国,尽拥匈奴故地。但必须年年向大唐进贡优质马匹,貂皮。」
李瑄向李隆基建议道。
在历史上的天宝年间,回纥是大唐名义上的藩属,虽然接受册封,但回纥在政治丶军事上,完全自主。
所以安史之乱的时候,回纥也想从大唐捞一些利益。
鉴于历史上与回纥关系总体还算融洽,李瑄不会建议李隆基对回纥动武。
「突厥一直死灰复燃,一遇变故,便寇我边境,夺我百姓,窥我财物。回纥如果建国,是否会和突厥一样,见利忘义?」
李隆基担忧这一点。
自开元二十九年,吐蕃在廓州达化县屠城以来,李隆基就对吐蕃恨之入骨,不再相信吐蕃所谓的「舅甥之好」。
吐蕃一直是李隆基心腹大患。他的战略,也是以对付吐蕃为主。
「圣人不必多虑,回纥即便建国,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势。自古西域是草原的羽翼,只要我大唐牢牢把握住这双羽翼,回纥就会被锁死在草原与大漠,我们再拉拢一些草原其他部落,用以制衡。回纥一旦有异心,数路兵马同出,顷复间将其覆灭。」
李瑄将战略方向,禀明李隆基。
当然,如果大唐失去西域,对草原的钳制,便不复存在。
「善!」
李隆基的心中一下明朗。
「一个月前,安西都护府上书,远隔重山,一个叫大食的国家,不断东扩。原本属于大唐藩属的昭武九姓,先后臣服于大食,现在欲要笼络西域诸国。七郎怎麽看待?」
本不该问李瑄这些,但李瑄提到西域,李隆基尝试询问一番。
他准备下诏让安西副都护和王忠嗣回京,为他讲述往大食去的里程详细。
「臣结识过大食商人,对大食有些浅薄了解。大食国土广袤,横跨海洋,直至欧罗巴的疆土……但是近年来,大食国内有两个派系争斗,不死不休,已无心东扩,暂不用担心大食……」
李瑄向李隆基讲说道。
现在的大食为白衣大食。
等过几年,强悍的黑衣大食才会建立。
看李隆基还是有些不了解的样子。
李瑄索性着重向李隆基介绍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丶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丶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和他们所信奉的宗教丶特点。
这些新奇,李隆基听得入迷。
「待吐蕃臣服,可重兵陈于西域,与大食争昭武九姓之地,重建波斯都督府,彻底统治西域,将大唐和圣人您的威名,传至四海!」
最后,李瑄向李隆基画大饼,使李隆基热血沸腾。
仿佛回到数十年前,他带领五百死士,铲除韦后的时候。
他没想到李瑄连域外之事,都知之甚详。
鸿胪寺的官吏,都没有告诉他这些。
真奇才也!
「我素闻丝绸之路上的大国,但不曾想这些国家竟如此广袤。七郎觉得,我大唐和大食丶拂菻丶大秦相比,孰强孰弱?」
李隆基的掌控欲,驱使他想得知大唐的地位。
大食是唐人对阿拉伯人的称呼,拂菻是唐人对拜占庭人的称呼,大秦是唐人对法兰克人的称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