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 常山之战在即(2 / 2)

加入书签

“第二,各地水利情况不一。这种麦和种粟有很大不同,麦虽然耐寒,但不是很耐旱。像是河水与汾水临近的皮氏、汾阴两县就稍好些。平阳和杨县附近虽然河流众多,但缺乏维护。如果能让军屯工程兵马休整,估计会更好。”

童远对于裴缉很是赞赏,后续就让申隆的卸岭部,一面往河东腹地探索挖掘墓和矿,另一面也把道路、桥梁、溪流等一并修缮。

现在粮食暂时存放在各县,七十九万石,给河东、太原这边一共十五万屯户和不足一万的精兵食用,估计只能到十一月份。正好那个时候,新种下去的粟也会成熟。

两面三熟也是够吃,不过就要靠库存和税收,进行贸易、吸纳人口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了。

不过不论如何,屯田开展的非常成功。除了粮食以外,军屯保持了良好的战斗力,并且参与大量建设,还保证了马匹、肉类、工程等。

童远也让裴缉和其他负责屯田的官吏,鼓励搞得好的,对做的差的进行总结和劝诫。按照这个趋势,相信到了深秋,统辖的区域又会迎来一次收获的喜悦。

至于明年春天,种麦还是种粟,就可以根据各县情况安排。总之,只要能保护百姓,让他们安心生产生活,就算是解决了这个时代的最基础的问题。

可是,战火会找上门来,没有能力应对的话,这一切不过一场虚空大梦。

七月,张燕、贾逵传来噩耗。袁绍大军在烧毁于毒山寨之后,没有罢兵回到邺城,而是直接率领大军一路向北,侵入上党,扫平了黑山军南部和中部。

黑山军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渠帅,因为之前援助于毒,损耗过大,无力阻挡袁绍军。

宁死不降的他们,在一个月之内,大多陨落,与弟兄们一起共赴了黄泉路。

少数残存的,钻进了太行山中南段的各处沟壑,短时间是难以再组织起人马了。

黑山军首领张燕那边,屡次杀入冀州,却都被袁绍军杀退。

按照往常,袁绍军倾巢出动,留守兵马是阻挡不了张燕搅乱各处的。但这次不一样,因为袁绍特别安排吕布等着他,两方杀得昏天黑地,张燕最终还是斗不过“九原虓虎”!

童远见到张燕、贾逵使者的时候,大吃一惊。

按照他的记忆,这个袁绍直到消灭公孙瓒,甚至官渡之战的时候,张燕都领着十万黑山军,占据着大片山区。怎么现在有快要灭亡的趋势呢?

他并不知道,现在的情况与历史上基本一致。如何选择,就要看他现在的分析判断了。

童远与张燕已经达成同盟,这一次还是要出兵对战袁绍,只是这一次地点是在北边的常山。

历史上,分量很重名气有限的常山之战,就这样到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