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士别三日,刮目相看(1 / 2)
时光荏冉,不知不觉到了大业元年腊月二十四;黄龙城银装素裹,扑簌簌落下的鹅毛大雪从未停止过;因为今年风雪太大,城内一些民房承受不住沉重的雪而坍塌,使不少刚刚迁徙而来的百姓在睡梦中被掩埋,所以士兵不分昼夜的轮班巡逻,随时帮助需要帮助的百姓。
辽州长史皇甫无逸揉了揉发红干涩的眼睛,放下手中毛笔,抬头看了看官邸外面纷纷扬扬、没有丝毫停歇之意的大雪,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刺史燕询为了防止高句丽踩着冰冻的辽水西进,不能前来黄龙城,于是他这个长史便到新州治坐镇,处理新四县的政务。
本来,契丹男性被杨集、突厥军给宰光了,而女性,又有大部分被突厥军掳获而去,所以辽州新的大安县、黄龙县、朝阳县、赤峰县并没有什么政务可以处理,但是皇帝接到捷报后,马上命令民部侍郎杨文思从豫州、兖州、冀州迁来十万户百姓。
这些百姓初来乍到,连个家都没有,更别说如何解决吃饭问题了。但好在幽州、檀州、玄州、平州、营州等地纷纷用雪橇运来粮食,这倒是让辽州没有缺粮之忧,可是穿、住,得辽州自己解决。
面对这四五十万百姓,皇甫无逸也是深感脑壳疼。
他已经在州治官署连续奋战半个多月的时间了,期间连歇息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多不胜数的批示、救灾物资的发放、文书的归档,即便是年富力强的皇甫无逸也有些吃不消。
喝了一口热茶,扭了扭因长时间执笔而发酸的肩膀,皇甫无逸环顾一下四周,不由得苦笑一声。
在黄龙城内,其实有一尊文武双全、兼通军政的大神,然而这位大爷根本就不管事,你问他赈灾办法,他倾囊倒箧;你向他借兵,他没有二话……但如果让他帮着处理政务,那就是白日做梦了!
而据郝瑗所说,人家杨集大爷在凉州就是这么干的。简单来说,就是办法我想、人和物我出,没有人和物,我杨集都能给你变出来,但是具体的事情你来做。
也是因此,皇甫无逸终于明白两代皇帝为何这么重视、信任杨集了,只因这家伙压根就不恋权、不爱权,他是那种能偷懒就绝不多抓一刻的人物,想要累倒他,根本不可能。
这样一个有能力、不贪权的人才,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一个喜欢放权、愿意给大家机会的上司,又有哪个下属不喜欢?
但问题是,皇甫无逸太需要帮助了。于是他多次去请求帮助,可杨集给他的答复是:你是辽州长史,辽州政务归你管理,若是我来做了,朝廷还要你们这些地方做什么?吃白饭吗?
皇甫无逸请不动杨集,只好去请才智、才能远远超过他的郝瑗,郝瑗等人倒是愿意帮忙,也总算帮了他很多事,不过具体事务,仍旧要他们这些地方官来做。
虽然皇甫无逸心中颇有不满,但人家确实是“外人”,而且该给你的援助都给了,你还能要求人家如何?
若是人家卫王系官员插手辽州政务,朝廷怎么看?辽州官员又怎么看?
杨集真的百事不管吗?
并非如此。
他早已定下方略,让军队按照先难后易、先重后轻的顺序,依次按临监察,协同州府、地方官府善用赈济物资,第一时间尽速救济灾民。
赈灾的要旨也已经一一下发地方,做事的步骤是兴工、取暖、收容、防疫,还有不具有强制力的捐输。
兴工就是以工代赈,命令地方官府动员辽州新民,发给他们农具,让他们兴办水利、开垦农田,争取明年即可耕种。.CoM
在这个基础上,还运用军队开辟道路、积累物资,向劳力不足的百姓人家供应柴火,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垦荒之地昼夜不息的点燃火堆,以供百姓取暖越冬,对于一些年长的百姓,则是让军队予以收容供养。
防疫则是焚烧和掩埋冻死的尸体,并且熬制一些御寒的汤药,在火堆和工棚之内发给百姓们饮用。
各地驻军接到杨集指令之后,无不飞快的动作起来,他们不敢有分毫错漏、纷纷遵照章程一一行事,而大安、朝阳、赤峰三县官府也不例外,他们在划定的准备开垦为田的地方,建立连绵的工棚,成群结队的百姓喊着号子,忙得头顶冒汗,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景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