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章三九二 伍星联(2 / 2)

加入书签

而我只是把普通的口罩变成两层,然后中间夹一层药棉。而这类口罩用纱布可以轻易制造的出来。勉强算是改良,而不是发明。”

“你似乎还没有品尝侍从递给你的茶。”李昭誉忽然说道。

“哦,抱歉,失礼了。”伍星联说着,却不小心把手指插进了茶杯里,烫的他叫了一声。

原因无他,这里是初春的黑海,又是清晨,天气比较寒冷,伍星联的呼出的温热气息从口罩与鼻梁之间的缝隙钻出,给他的眼镜蒙上了一层雾气,而伍星联比较局促,不敢摘下来擦拭,所以他事实上是看不清周围的。

在李昭誉面前,他的手被茶烫了,而在刚才登上青鸾号的时候,他的脑袋碰到了舰桥的一根支柱。

李昭誉看着他狼狈的模样,递给他餐巾,说道:“博士,这个口罩还能改进一下,方便像您这样戴眼镜的人士使用。现在的口罩,在这比较冷的天气,会在眼镜片上产生雾气。

在苏伊士地区,没有问题,那里总是很热,但在西津行省,现在还是早春,天气比较寒冷。远疆区、北疆区夜里还会结冰。”

“是的,大公子考虑的很周全,或许我还要再仔细研究一下。”伍星联说。

李昭誉摇摇头:“不用了,我这里有现成的办法。”

当着伍星联的面,李昭承取出一根细细的铁丝,从口罩上缘穿线的地方插了进去,从另外一头出来,两头固定好。然后走到伍星联的面前摘下他的旧口罩,然后给他戴上新的,两根带子系好之后,捏了捏恰好在鼻梁上的铁丝,让口罩与鼻梁。脸颊更为贴合,这样呼出的热气就不会让眼镜朦胧了。

伍星联戴上眼镜,粗重的呼吸了几个来回,称赞说:“这样真好,真好。大公子的一根铁丝,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昭誉说:“这不是我的发明,是我两年前在帝国内陆的一次旅行中,偶然间发现的,我也不知道是谁发明这个小装置,但我的堂兄用的很舒服。”

李昭誉说的是上次他从西津返回申京时,走的亚欧大陆桥这条路,在内陆地区,风沙很重,那些商队会使用面纱来阻挡风沙,而戴眼镜的人使用面纱的时候,就面临这类问题,他们就是这样解决的。

面纱和口罩大同小异,李昭誉就拿来用了。

“您说的是英亲王殿下。”伍星联的眼睛一瞬间就亮了,口罩都抑制不住他的喜悦和崇拜,这与见到李昭誉时的冰冷完全不同。

这也不怪伍星联,英王李昭瑢是帝国皇族之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帝国的皇族和宗室只要出名的,肯定与政治和军事有关,实际上,皇族子弟并未只是会这个。

在政治之外的领域取得成就的第一人是李明勋的幼女李筠玫,她是鼎鼎有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只不过谁也不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是帝国皇室出身,因为她根本不想被虚名所打扰,一生的精力都扑在了数字之中,甚至都没有结婚。

而李昭瑢虽然也淡泊名利,而且成就没有他的皇姑李筠玫高,但是被皇帝李君华树立为勋贵子弟表率的人,他是水利工程的专家。

虽然李君华授意宣传李昭瑢是为了夯实帝国皇室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也提升了科学界在帝国的地位。

帝国的建立,让一些东西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前帝国时代,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到了帝国时代,经商之人就成了人上人,商业文化一度成为了帝国的主流文化。

李昭瑢的横空出世稍稍改变了这一切,给从事科学技术等专业研究的人送去了福音。虽说伍星联的医学专业和李昭瑢的水利工程专业很疏远,但对伍星联来说,帝国皇室之中,让他最钦佩,最有亲近感的,还是李昭瑢这位从事水力工程的英王殿下,而不是眼前这位更具政治前途的裕王府大公子。

“是的,他现在河中绥靖区,这次如果能战胜鼠疫,或许我们都可以见到他。”

“当真?”

“自然是真的,英王在西疆和远疆工作多年,生了两个孩子,很遗憾,家中长者都未曾见过,我此次来西津,受家中老人所托去看望的。”李昭誉微笑说道,因为他已经从绍杰那里了解到,伍星联这个人淡薄名利,其在防疫中的工作,靠的是很强的责任心和救死扶伤的高尚精神。

但李昭誉自幼生活在政治的漩涡之中,他这样的人,是不会相信什么道德高尚的。在政治家的眼里,人只有两种,真小人和伪君子,他们根本不相信有君子、圣人这种生物存在,如果真的有,在他们的价值观中,肯定不是人类。

所以,需要一定的奖赏和激励,而李昭誉觉得,除了资助伍星联进行更多的医学研究,也就只有李昭瑢这位王兄让他感兴趣了。

很明显的是,李昭誉找到了伍星联的兴奋点,他对有机会见到英王李昭瑢非常激动。

“博士,西津疫情来势汹汹,需要强有力的管控,但仅仅靠官员的笔和士兵刺刀是不够的。我更需要来自专业人士的支持,幸好,绍杰长官向我推荐了您。而我也看到了您在苏伊士港做出的功绩,希望你我可以通力合作。”李昭誉对伍星联伸出了自己的手。

“当然,大公子,这是我的荣幸。”伍星联点点头。

经历了苏伊士港防疫,伍星联很清楚,防疫这种事,仅仅靠医生和科学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和一个英明果决的领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