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3章 各逞心机(2 / 2)

加入书签

多尔衮在众人面前信心满满,其实内里亚历山大。

女真人的国运都在他一身。

他唯恐有什么疏漏。

但是很多话没法和人深谈。

洪承畴毕竟出身南朝重臣,对南朝了解还是第一人。

‘奴才以为王爷乾纲独断做的极是,如今的局面就是哪一方先沉不住气,露出破绽,就是被动一方,难题现在摆在了孙传庭一方,他才是最难为的,否则凭他的为人,不会纵兵抢掠,他这是诱使我军南下。’

洪承畴想想道。

刚林点头。

看着多尔衮艰难,其实孙传庭也很艰难,难就难在是否北上,如果想尽快解决战事,那就北上,否则战事绵绵无期。

二十万大军远征,粮饷的消耗是庞大的,就看南朝能否支应住。

‘洪学士,孙传庭昔日是你的下属,你以为此人是否能继续隐忍。’

多尔衮又道。

昔日孙传庭为陕西巡抚,洪承畴是三边总督,两人是太熟悉了。

‘孙传庭此人和昔日的卢象升颇像,有大智慧,能隐忍,但也刚烈,非是韩信之辈。’

洪承畴言简意赅。

多尔衮却以为洪承畴这话太隐晦,尼堪就是这么弯弯绕,幸亏他这几年的历练,也算是听明白了,孙传庭的隐忍不如洪承畴,敢于冒险出击。

这既是长处,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弱点。

多尔衮颔首。

经过洪承畴的建言,多尔衮笃定他的兵略没有问题,现在就看孙传庭能否继续隐忍。

只是接下来的局势发展,让多尔衮等人谁也没想到,孙传庭没有继续向北,而是从海州调运了大批粮秣抵达了辽阳。

将辽阳变成了一个大粮仓。

探报不断传来,让多尔衮十分的无奈。

九月十月过去,初雪就要在辽东降临。

而离开辽中南部的近十万女真人衣食无着,十分窘迫。

如果说几十年前这在他们那里不算事。

养尊处优,作威作福几十年,这一代人真的有些承受不住,他们在沈阳南郊的难民营中不断的鼓噪,甚至发生了啸乱。

济尔哈朗果断的派出嫡系八个牛录全力弹压,将乱事平息。

然而,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的压力越来越大。

多尔衮被迫从泰宁堡折返了沈阳。

“庄亲王,兵略有变,”

多尔衮肃容道,

‘明军粮秣源源不断的运往辽阳,明军此番远征的准备远远超出我等的预估,本王以为那个明国皇帝在我朝拼粮秣,而我朝很可能不是对手。’

不用太聪明的头脑就能看出,明军以不变应万变,底气必然是粮秣充足。

否则早就如同当年的洪承畴一般迫不及待冒险北进了。

现在已经爆发决战。

而现在还不北上,那就宁肯熬过冬季,到了明年夏秋再说。

问题是明军熬的起,大清熬不起。

辽南荒废了一半,辽西地界窄狭,本就不是粮米产地。

而辽中被明军占据焚毁了近半,明年大清必然遭遇粮荒。

当然,运筹的好可能到了明年冬季才能遇到大的粮荒,但是他们都清楚,在粮尽前,大清就会崩溃,因为民心军心不在,缺粮会摧毁人心。

北方沈阳一乱,孙传庭必然统领明军北上,那时候就会轻易获取一个胜利,还有比这更轻松的吗。

‘睿亲王,此存亡之时,你有何建言尽管说来。’

济尔哈朗没想到,他现在要和多尔衮这个宿敌精诚合作,真是造化弄人。

“孙传庭在辽阳不进,而此地距离海州沿线不过两百里,多铎虽然统军在东侧埋伏,却是没法立即突袭击败明军,孙传庭可统领大军回援,多铎言称没有完全把握在援军抵达前全歼明人后军,断其粮道,因此本王思之再三,决意改断其粮道为围点打援,多铎围困其运粮后军,孙传庭必然领兵回援,本王统领主力追击其后,诱使其离开辽阳坚城,于野外决战,”

多尔衮道。

这很无奈,趁其乱势追歼,变为了野外决一死战。

但是没有办法,谁让孙传庭如此筹划,在辽阳盘桓不去。

‘没有其他办法了,如果继续拖延,甭说明年冬季,可能明年春夏,这里就要暴乱。’

济尔哈朗叹道,

“睿亲王什么时候发动。”

‘秋季初雪泥泞不利骑军,就在十二月隆冬,南人毕竟怕冷,那就是我军决战之时,野外苦寒,其战力必然下降,那时...’

多尔衮挥手做了砍杀的动作。

“本王一定稳固后方,在这里祝睿亲王击败明军,光复辽中了。”

济尔哈朗点头道。

计议已毕,多尔衮折返家中,只是停驻了两日,匆匆快马折返了辽阳。

随同他前往辽阳的是两万清军。

济尔哈朗为了胜利,将镇守沈阳的四万大军中的两万派去辽阳,让多尔衮的兵力达到了十七万众。

沈阳可算是空虚无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