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0章 币制改革(1 / 2)

加入书签

严原城门大开,宗义直和宗义正在亲卫随扈下亲往明军大营献降。

两人没有丝毫的犹豫。

幕府水军大败,可能意味着二十年内,幕府都没法抵达对马。

对马藩就是靠着海贸支撑的。

对战船这个载体太熟悉了。

数百艘战船战沉可能几天的事,想要建造出来,并且和明军水师匹敌的舰队,十年都未必功成。

就是倭国十几年后展开反攻,严原哪里等得起。

趁着现在他们还有一些资本,可以体面的请降,如果顽抗城破,他们就是被枭首的下场。

大营门口,刘之虞负手而立,身后是代表钦差的杏黄色华盖。

宗义直、宗义正来到近前跪倒在地,宗义直双手呈上太刀,宗义正献上账册。

‘大明皇帝陛下万安,对马藩守护代宗义直今日向大明皇帝陛下投降,献上严原城,两万属民,两千常备,望陛下不弃。’

“圣躬安,你等自行请降,陛下必会欣喜,赏赐必不可少,你等且等候好消息吧。”

刘之虞威严道。

刘之虞让人扶起两兄弟,同时派出了蓟镇军卒去接收严原城。

刘之虞给两人看座,他让人收起账册,按照账册去接受严原城内的资源。

他好生安慰了两人,刘之虞和煦的态度让两人心安。

‘不瞒两位,幕府水军和各藩水军共计近千艘战船,如今大多沉入海底,伊岐岛一线处处是沉船,就连向井忠胜也战沉海底,幕府再无水师,只能坐看我军水师纵横濑户内海了。’

刘之虞淡淡道。

两人倒吸口凉气。

实在震惊,他们以为幕府水师大败,结果是全军覆没。

‘恭喜总大将,贺喜总大将,中原大军果然战力强悍,德川幕府远远不及。’

宗义正立即媚笑道。

这厮进入角色极快,把自己摆在了明臣的地位上。

‘言大胜尚早,我军当会登陆倭国,讨伐不臣,务必让所谓天皇上书称臣,’

刘之虞笑笑。

两人惊疑的对视,他们没想到明军此来目标这么宏阔。

“大人,昔日蒙元可是...”

宗义直相比宗义正还有些忧国之心。

刘之虞伸手打断他,

‘蒙元之时海船粗鄙,又遇到飓风,其主力蒙人不善海战,其汉军军无战心,今日我大明军坚船利炮,海战无敌,骑步军犀利,为昔日朝鲜战场上牺牲的袍泽复仇而来,可谓士气昂扬,此战必胜。’

宗义正急忙扯了下宗义直的衣襟,什么时候了,还这么执拗,作为臣子有臣子的表现,而不是表现出心怀故国,岂不是找死。

宗义直闭嘴。

‘今日本帅问询守护代,倭国关东山川,藩国实力,望守护代知无不言,这是证明两位忠心的机会,否则两位就是心怀异心了...’

刘之虞眸子寒光一闪。

‘我等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绝不敢欺瞒。’

宗义正立即大躬身。

他不敢等宗义直了,万一这厮说个废话,触怒这位大帅,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宗义正说起关东各藩实力,还有山川布局,江户城的防御等等,说的这个滔滔不绝。

一个时辰后,刘之虞结束了问询。

‘宗义正忠心可嘉,本帅看好你的前程。’

宗义正大喜。

这表明这位大帅接纳了他。

宗义直本来已经是守护代,他和宗家下一任藩主无缘。

但是能获得这位大帅的青睐,他说必定能在明国闯出另一片新天地。

根据以往的探查,还有这次宗氏兄弟交代,刘之虞和赞画司一同商议了几天,商定了倭国兵略。

也就在这时候,大明三百余艘战船,福船、沙船,朝鲜百多艘海船抵达了对马。

此番战船,海船汇集了六百余艘,是运载明军的主力。

明军跨海攻击倭国的一切准备完毕。

而朝鲜领政尹璠也带来了朝鲜王李倧的意思,那就是派两个营的战兵,其中一个营是王室禁军,参与讨伐倭国。

这可是不容易。

原本大明只是希望朝鲜王出动水师助战,李倧还有些犹豫。

刘之虞知道他这是怕东征失败,倭国拿大明无可奈何,却是可能拿朝鲜泄愤。

现在看到大明军犀利如此,就有了参与攻打,然后获得收益的想法。

刘之虞客气的拒绝了。

倭国之战按照预想,获胜后会有重大的收获。

但这一切不可能和朝鲜分享。

朝鲜凭什么参与分享丰盛的胜利果实,就凭你等胆小如鼠吗。

尹璠只能很遗憾了。

他知道朝鲜可能错失了一个机会。

但是他们这位大王一向优柔寡断,游移不定,谁也无可奈何。

这次还是金尚贤苦苦劝说的结果呢。

...

乾清宫一片欢腾。

伊岐岛大海战的消息飞剪船抵达石岛,然后五百里加急抵达了京中。

京师又是一片疯狂庆祝。

这次和以往不同。

虽然前几次收复小流求,攻取吕宋也是开疆拓土,也是国战,但是京师百姓有多少人知晓西夷人占据地方的紧要。

但是倭寇怎么同。

有明一代,倭寇肆虐东南,谁人不知。

而万历援朝更是耗尽了大明的元气。

倭寇就是死敌,这个说法想必很多明人都赞同。

而这次歼灭倭人数百艘战舰,一战就斩杀倭人两万余。

这是空前大胜,京中百姓再次热烈庆祝。

乾清宫中,孙传庭带领百官共同庆贺伊岐岛大胜。

很多官员不禁私下感叹,虽然殿下过于锋芒毕露,推进改制之心操切,和士林对立严重。

但是颇为知兵,推进兵制改制最成功。

也因此胜利一个接着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