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章 种植蘑菇?(1 / 2)

加入书签

说完后,谢雨生转身看着自己身后的养猪场这一大片还算整齐的栏舍,似乎若有所思。

小毛看向外公。讲实话,他对农业方面的技术不懂,更不要说专业的蘑菇种植了。

但有一点他是明白的:在外公的心里,当初队里建立养猪场的建议是他最早提出来的,只有把眼前养猪场遗留下来的事情处理好,才能从根本上了却外公的这桩烦心事。

所以只要有可能,或者但凡对养猪场遗留问题的解决有促进作用,他从内心里都是非常希望外公和他们队里能做考虑,如果能够成功当然最好。

“四眼”不说话,无聊地用脚踢着小道边的杂草。

“呜呜呜---”,有寒风一阵阵刮过。养猪场里的废渣乱叶,随风飞扬。

外公紧紧戴着的大棉帽,眼睛看向旁边的曹家沟河道,长久不语。

“蘑菇,素来被誉为长寿菜。”等风过去,谢雨生咳嗽一下,清清嗓子,又说道,“书院那边以盛产蘑菇远近出名,还被誉为‘蘑菇之乡’。”

小毛搭话,说:“名头真有这么厉害?”

“是的。他们当地很多农民种出来蘑菇后,卖到食品厂,然后做成罐头再出口。有一回我跟着我爸爸去现场从头至尾,一整套过程全看过的。”谢雨生肯定地说道。

外公这时候接话,说:“书院公社种植蘑菇我倒是听说过的,他们确实做的还很不错。”

实际上,不只是听说,事实上也是这样。

川沙县书院乡的蘑菇生产以“种植早、面积广、产量高、质量好、效益高”,不仅享誉上海。这时候甚至在全国都已经小有名气。

去年的数据,书院有蘑菇种植超过4500户,种植面积接近100万平方米,产量接近2000吨,实现产值400万元。其产量产值都位于上海全郊区乡镇之首。

栽培蘑菇成了书院乡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经济的主渠道。

蘑菇不仅使书院出了名,更使书院人民富了起来。

当地菇农经常说的几句话:“若要富,种蘑菇”;“一只蘑菇一块砖,幢幢楼房由菇来”;“种好蘑菇造楼房,造了新楼好种菇,一年更比一年富”----,等等。

蘑菇菇是国内消费历史较长、销售量较大的食用菌品种。国内鲜品蘑菇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经数次的转变,在每一次的转变进程中都对我国蘑菇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讲起来,上海是我国食用菌消费量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的消费最前沿。上海食用菌市场的细小变化,也许就会影响国内食用菌市场的走向。

比方讲,双孢菇,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等等就都是首先在上海市场开始热销,然后才向国内其他市场迅速拓展开的。

所以上海食用菌市场在行业内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场上任何变化,都值得引起行业的关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