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章 进入高三(1 / 2)

加入书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进入高三,学业就真正地紧张和逐渐水深火热起来。

小毛开始了紧张忙碌但又充满快乐的高三生活。

高三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它是高山,需要抓住一条信念的绳索,努力向上攀登;有人说它是帆船,只要设定一个目标,紧抓住理想的船桨,定能戮穿它虚幻的外衣,领略它神圣的美景;有人说它是沙漠,枯荒,严酷;有人说它是谷地,孤寂,无聊。

但是对小毛而言,他印象最深刻的则是两点:除开教室后面的黑板的最上端有“距离高考还有**天”的醒目大标语;还有黑板下还有一句话:所谓的诗和远方,不过是要把眼前的苟且,熬过了才有!

而且随着上面日期的数字一天天变小,学习的压力和紧张地感觉却一天天地增大。

高三的生活很艰苦,不必说那堆积如山的书本,也不必说映在窗前那苦读不倦的身姿,更不必说每天那三点一线的生活是何等的枯燥无味了,单是那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和试卷就足以让人刻骨铭心。

似乎所有周围认识的人都在说,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不过,高三生活虽苦,但苦中有乐。面对高考的残酷性,许多学生选择了努力,努力,再努力。人常说,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人努力向上,培养学习的兴趣,有时在题海里遨游,以求知为目的,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其间,有关于小毛的两件有趣的事情,值得单独拎出来说说。

第一件事,就比如像今天这样,在收到小花来信的时候,就是小毛在紧张学习中格外地放松的时候。

实际上小花在去东北不久就来了一封信。内容无他,主要就是两点,一是说她进了那边的学校。她还在信里说道,不来东北长久居住不知道,其实正宗的东北话,虽然说很接近普通话,但是真要和当地的老百姓接触起来,在语言交流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好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小花自身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普通话从小到大算是比较标准,所以虽然在和当地人交流的时候有时听不懂她的那些同学们说的具体是什么,但还是不至于有太大的障碍。

另外,因为在黑河上海的知青这时候虽然留下来的不多,但也让还是有,大家互相照顾,加之自己父母在家都会烧菜,所以初来乍到的小花在饮食上倒还是不存在什么问题。只有一点,因为她父亲承包了黄金船,所以十天半月都在野外经常不在家,如果碰上母亲上早班的时候,就要自己解决伙食。小花在信里说道:“到目前为止,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又学会了好几样菜式的做法。想来以后应该不会在东北忍饥挨饿了吧?

这次也一样,小花在信里大都是不哦的是一些她在东北那边遇到的一些新鲜的事情。

通篇基本上都是好话,不过在最后,小花在信里抱怨说,现在虽然说刚十月半,但是东北那边的天气已经开始寒冷。小花还说,小毛古古你可能不知道,“这嘎达”真的太冷了,你敢相信这里已经下雪了的吗?!

天冷得早,冷的这么彻底,这是小花到东北后至目前为止最不适应的地方。小毛看到这里,不由得有些担心,从小花写这封信的时候是十月上旬,但是自己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五,都到了这个月的下旬,想来小花那边天气应该更加寒冷了吧?!

也因为小花去了东北小毛自此还特别关心每天那边的天气预报。他知道,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冷季节特别冷,热季节特别热;其次是东北地区是我国的最北方,纬度越高,温度越低。这时候-------,黑河靠近俄罗斯,那边的温度可能还要更低些的吧?

这是其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