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3章 捣糨糊(1 / 2)

加入书签

最后这位记者还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原来是来自美国一家著名报社的记者。

但是从他的发音上来听,王建东觉得这位记者更像是法国人,说的英语口音很重、还有些不太标准。不过其想表达的主要意思应该还是说的很明白了。

等这位记者讲完,王建东愣在主席台上,竟然全忘记了自己这时候正担当的角色。

What?

他到底问了些什么?

作为一位全世界知名媒体的记者,在这样的场合,怎么会这样提问?

要知道,这里虽然是香港,但是和上海的距离其实也不算是特别远。再等几年,就要正式回归中国了的。

难道这么多年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件大事,上海、特别是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作为一个前线记者,竟然会不知道浦东的位置?

还是------,他假装不知道?

或者说从头至尾根本就没有仔细听?

或者说,他这次就是专门过来搞事情的?

王建东脑海里甚至想起来一句话,从这位记者提问的内容上来看,他的这种行为按照上海话的说法,就是故意“捣糨糊”了。

对,就是捣糨糊。

“捣糨糊”,也叫做“捣浆糊”,这是最近这一两年上海普通人的口语中流行起来的。

实际上,一开始的时候原字不是“捣”而是“淘”。

淘浆糊——勒上海闲话里向,指格人「水平很马夫」,「是很差劲个」个意思。

另外,“淘浆糊”蕴涵有多种含义,需要配合不同的表情、语气、场合,才能体味其中褒贬。

但是基本语义,捣糨糊有“和稀泥、装傻、糊弄、瞎混混、沟通关系、调和矛盾”等意思。

捣糨糊主要用于比喻和形容那种不认真的态度,就像捣弄制作的浆糊一样稠,却不能像面粉粥、米粉粥那样能让人吃喝,只是用来糊贴纸张在墙上那样的空样子货。形象而传神。

一直说捣糨糊捣糨糊,好了,千算万算,这一回,确实倒在了自己身上了。

那,这位眼前的记者,能肯定他不是来捣糨糊的?

再说,就算是想捣糨糊,还能再更专业一点的吗?

这时候底下的一众听众,也是表现各异:

有露出来笑意的,坐在座位上甚至开始左顾右盼。这些人显然是听懂了记者的话。

有的人则一脸平静。至少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他们有可能是没有听懂这位记者的话。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现场到底有大人物在场,即使想有所表现,一般也不会特别的出格,比如笑出声,甚至大笑之类。

但是有共同的一点,都不出声。

于是整个的会场都突然间全部安静了下来。

王建东彷佛也在发懵中。

还是坐底下的林总看出来情形不妙,出来解围,率先打破了沉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