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心太软……(1 / 2)
是的,万历皇帝以“情”动人的这一席话,让李太后顿时牵起了对往事的回忆与思索。
自戚继光捅出来的棉衣事件后,她的父亲,也就是现在的武清侯原来的武清伯一家,好像短了水的秧苗,整日蔫巴巴的。
这两年武清侯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太好,也知道不受女儿欢迎,所以很少来宫中走动。
见了面也没什么话说。
因此,李太后偶尔与父亲武清侯相见,看着父亲一副木讷拘谨的样子,心里头便很过意不去。
除了朱翊镠方面,这也是她为什么答应晋封父亲的原因之一。
她总想着欠了父亲一份情,却又说不清楚到底欠的是什么。
现在听大儿子这么一说,她才恍然顿悟般,哦,原来如此!
大儿子惦记着外公一家的遭遇,她这个做娘的当然感动。
但凭女人敏感的直觉,她感到儿子对戚继光的怨恨,又并非完全是为了替武清侯出气那么简单。
从万历皇帝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似乎隐藏着什么。
退一万步说,即便大儿子是真心要替外公武清侯打抱不平,那也是可想但绝不可做的事儿,不能将怨气发泄到戚继光的身上。
因为在棉衣事件上,戚继光可谓仗义执言,而且她还知道,那是受到张居正的暗中授意。
武清侯毕竟有贪墨之嫌。
当时如此处置,的确如同张居正所料,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有效地遏止了官场上愈演愈烈的贪墨之风。
关键还有一点,棉衣事件都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倘若现在予以纠正,让天下人怎么想?
势必会引起朝野非议,天下人会扪心一问:早不追究,晚不追究,为什么张居正一死,尸体还没有下葬,万历皇帝就要追究此事,为自己外公打抱不平贬黜戚继光呢?
这样是不是会让天下人非议,张居正一手调教出来的英明之主,怎么忽然间就变成了护短的昏君?
李太后想了又想,然后以不容人质疑的口吻,说道:“钧儿,戚继光你不能动,蓟镇总兵官必须是他。”
“没有他,孩儿就不相信不行。”万历皇帝执拗地道。
“钧儿!”李太后呵斥一声,两道泼辣的眼光扫过来。
吓得万历皇帝赶紧低下头去。
只听李太后厉声厉色地斥道:“张先生一死,娘亲的话你就不听了是吗?”
“娘,孩儿不敢。”
“哼,你不敢,如果今天不是娘主动提出来,你是不是准备将戚继光直接调走,也不知会娘一声啊!”
“孩儿没有。”
李太后心中憋着一股气儿,接着又数落道:“娘知道这两年你看冯公公不得劲儿,如今遭到言官弹劾,是不是也要将他一并赶走啊?”
万历皇帝一脸的委屈,为自己辩解道:“娘,孩儿没有。”
“看你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竟敢在娘亲面前说假话。你若敢胡来,娘可以放权给你,也可以收回来。”
李太后训斥儿子几句,也不知是因为生气还是因为激动或担心多一些,眼泪竟扑簌簌地直往下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