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悠闲自在且乐乐(2 / 2)
太子最后的意思很明显,是要从这些工坊那里拔羊毛。他想到这朝廷若是拔的太厉害,这萌芽就成梦了。不过李大牛也不想商人做主,只是希望这工坊的出现,能够带动技术的革新而已。
“殿下,请恕小人直言,小的曾经听人说过一句话,国富民穷国不富,国穷民福国不穷,此事应当让利于民。小的曾经听闻曹文帝在位三十年,税收十五,不修宫室,不着彩衣,因此才有文景之治。陛下殿下,皆是万世不遇明君,民间有言,虞兴六世,隆在恭明……”
太子听着李大牛拍马屁的话,也顾不得规矩,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对着李大牛说:“你这人倒是有趣,你说你是一个不识字的粗人,说起话倒是引经据典,此事寡人知道了,无须再谈,我太宗文皇帝留有遗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朝也一直如此治理天下,”
李大牛听到这话,再次奉承着太子殿下圣明,然后告诉太子,希望等到工坊此事走上正途之后在稍加引导,免得走上邪路,辜负圣人悯民之心。
太子这时候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询问他这些工坊工作的人要归入何籍,太子的意思是想要归如贱籍,毕竟这些人能获得钱不可少。
李大牛连忙解释,这些人都活在生死边缘,过了今天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将他们归如匠籍最好。说到最后,声泪俱下,将工坊里面女子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太子听到这些情况,忍不住叹气一声:“没有想到国朝治下,竟有如此惨事,周妃也曾告诉寡人,光熙年间,民不聊生,才导致民变四起,寡人当时不以为然,想着这太平盛世,怎么会有这种事情。没有想到民弊至此。”
李大牛见太子满脸自责的样子,只能开口劝说太子,如今还没有到民不聊生的时候,只是几万人之中有那么几个。
这话不说还好,太子听到之后,脸上更加哀伤:“就算万中有一,也有两万人过得如此凄惨,寡人怎么忍心,国朝不是严禁兼并,为何还有人没有土地。”
李大牛叹了一口气,这个太子真是想的太天真了,他只好告诉太子,这的确严禁兼并,可是这天灾人祸要人命,不卖就立马死,卖了还可以活几年,这选择实在太简单了,没有几个会选立马死。
太子神情哀伤,想了想立马说:“历代皆是如此,我太祖高皇帝虽然严禁宗藩勋贵兼并,而无法禁止这些士绅,都是短视之辈,若是农民活不下去了,他们的富贵荣华也成一场梦了。”
太子对这些乡绅员外十分失望,再次开口说:“本以为这些人饱读诗书,标榜尼山,能够仁者爱人,没有想到全是一群利禄小人,的确应当如周妃所言,当行察举,以德谋政。”
他心中不以为然。这有德行的人怕是少之又少,当了官员,有了权利知乎还能保持初心就更少了,虞朝不可能靠着这一两人来维持运转。
而且兼并这件事,士绅只要不是巧取豪夺,那就没有什么,除非能禁止买卖田地,但是这样很多小民就只能守着土地等死了。
他想了想,才建议说:“殿下,此事应该朝廷处理,朝廷不能简单一发生天灾就让流民就食,而是应该想办法赈灾,小民听闻魏朝初年,陈朝粮仓的米多的都生霉了,若是陈元帝肯用这些米粮来赈灾的话,陈朝就不止有三百年国祚了。”
太子殿下也将自己的为难告诉李大牛:“李大牛,如今国库空虚,军饷输出太多,这两百万的士兵吃喝用住,皆是朝廷供养。朝廷现在勉强能够维持,若是要拨银救灾,实在力所难极。”
李大牛心想朝廷缺钱就好办,自己担心的就是朝廷不缺钱,会阻止自己弄的这些东西。
李大牛告诉太子殿下,等到工坊弄好之后,从西国那边赚的钱可不是少数了,到时候朝廷只要设立一个税,一匹丝绸抽成多少,到时候钱就如同流水一样流入国库之中了。
李大牛也告诉太子,若是担心粮食不过,到时候可以去买一些粮食,就算高价也行,这粮食的价格再高,也不可能比丝绸贵。
西国那边远了,但是南国很近,到时候以茶换米也行。
李大牛听说自己也听说了,南国各邦都是平原,是产稻谷的好地方。
若是陆地上困难,那么就可以用水师走海运,这水师就用东安王的,这为国的事情,东安王没有办法拒绝。
东安王的水师这经常前去南国,到时候若是朝廷对南国用兵,也可以走水路了。
听到这话,太子脸上一脸兴奋,高兴的说:“很好很好,这的确是一个办法,不过这都要国库有钱才行,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黄粱美梦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