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2章 内斗不止【下】(1 / 2)

加入书签

在得知东海王司马越和大将军苟晞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后,刘预第二天就召集了麾下的部将谋士一起商议探讨此事。

在得到大批冀州士民避难之后,这些冀州士人也有许多投效了刘预。

所以此时,刘预的手下军将基本还都是以董平、李丰等东莱老兄弟为主,但是行政官吏和谋士则是分成了以薛杞、晏著等人为首的青州派,华琇等人为首的冀州派。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以刘预为首领的三方,这对于防止手下串联架空自己,实在是大有利处。

当然,坏处也是有的,如果失去了居中调和的刘预,那么这三方恐怕很快就会陷入内乱。

不过,刘预觉得自己才二十多岁,再怎么着,也不可能三年五年就蹬腿升天吧,这些后来事也就暂时不需要考虑了。

当留着临淄城内的这些部将官吏齐聚一堂的时候,所有的人听了东海王司马越即将出兵讨伐大将军苟晞后,也都是一个个暗自叹息。

所有人都觉得,以如今洛阳周边的恶劣形式,东海王这一番动作,肯定会让形势更加恶化,本来匈奴人的威胁就已经越来越靠近洛阳,再经历这么一番内斗,恐怕大晋王朝的洛京就要凉凉了。

“我看,这东海王这老儿,就算夺回了洛阳,也早晚要死球。”

坐在刘预下手的李丰说道。

在刚才与众人的讨论中,几乎所有人都觉这一次,东海王司马越肯定能打败苟晞重新占据洛阳,司马越联合关中、荆州的势力,三面围攻,手中核心兵力不过万余的苟晞恐怕很难抵挡。

“李阿兄,说的对啊,我看咱们不如趁着东海王与苟晞互咬,南下占了兖州,也省得兖州刺史袁孚老儿,在兖州净当泥胎木偶。”紧挨着李丰的赵昆立刻附和道。

正所谓“得陇望蜀”,在全有青州后,刘预手下的这一帮部将都觉得天下的兵事似乎也就那么回事儿。

他们这些原本东莱郡里巷中的游侠赌徒,在摸爬滚打了两年后,打的官军和胡虏都是屁滚尿流。

特别是在军府兵制后,这些新的大大小小的“地主”军士都是闻战则喜,都盼着能多打一些胜仗,多分些职田、役口和财物。

如此一来,隔壁的兖州就成了最好的目标,兖州刺史袁孚虽然出身名门汝南袁氏,但既不通晓军事,也没有多好的治乱才能,所以兖州境内胡虏流寇、流民等各种势力混乱不堪。

兖州中原要地,土地人口都在青州之上,这让刘预手下的这些部将都是一个个看的眼馋了许久。

不过,李丰和赵昆这些东莱军骨干的想法,却立刻遭到了其他人的否定。

“兖州不可轻动,且不说兖州刺史袁孚是东海王的心腹,攻打兖州必定遭到报复,就算是占据了兖州也是个大麻烦,兖州本来就匪贼流民烽起,如今又连遭旱蝗,今年几乎注定是颗粒无收了,流民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光是平定乱民就如同深陷泥潭了。”

首先开口的是齐地豪强薛杞,他如今是刘预的青州治中从事,也就是刺史部的佐官。

薛杞的意见很快得到了晏著等人的赞同,许多人陆续发言陈述如今青州的积蓄贫乏,尚不具备夺取兖州的实力。

刘预看到这些青州本土派官吏的表现,知道这些青州豪强与军中将领不同,他们并不太需要军功来升官发财,他们觉得在如今青州就生活的很好,没有太强的建功欲望,反而频繁的战事会让他们的负担加重,毕竟这些豪强在如今的青州平日里只需要缴纳占田的课税,但是到了战时却需要自带干粮出人出力,实在是不划算的买卖。

“那怕什么,咱们青州军的刀枪可是锋利的紧,谁敢闹事,保管让他立刻躺尸。”

赵昆听了一众青州豪强官吏的话,顿时大为不满,他觉得等占据了兖州,那些什么豪强、流民在雪亮的刀枪面前还不得乖乖的听话。

这些青州派的官吏见状,都是大摇其头,但却没有人再争辩,他们都知道这个东莱郡赌徒出身的赵昆是个浑人,与这种人说理就是浪费口舌。

不过,青州本土的官吏不说,并不代表其他人不说。

这时候,华琇缓缓的开口说道。

“攻兖州不难,难的是之后的经略。今年旱蝗二灾接踵而至,我青州虽然自救得当,比其他州郡好的多,但是今年的秋粮肯定还要大受影响,如果攻打兖州,不仅需要出动士兵,还需要出动人数相当的民夫,这样一来,夏种秋收恐怕更要受到影响,这样一来今明两年的收成可都是要折损了。”

华琇的话深得刘预的心,就以现在兖州的样子,就地取粮恐怕很难,少不得要与那些世家豪门明争暗斗,基本还得指望青州转运粮草,这样一来大量的人口脱离了田地,对于粮食的播种收获都有很大影响。

华琇的话,得到了许多官员的点头赞同。

随后,华琇继续说道。

“而且,就算是要取兖州,也要讲究师出有名,要是如流寇土匪那样想打哪就打哪,那真是连匈奴人都不如了,就连刘渊都打着复汉的名义呢。”

华琇的这两句话,更是引发了众人附和赞同。

在开始的几次聚会议事中,华琇等冀州士人还并不习惯刘预宣传的这种‘畅所欲言’式的闭门会议,毕竟这种议事中经常出现太多僭越和充满野心的话语,不过在经历了几次后,华琇也就慢慢适应了这种在他看来是心腹“密谋”模式的议事。

而且,华琇还能每每提出要害问题和办法。

“那什么叫师出有名呢?”青州军将领李丰有些疑惑的说道。

“师出有名?这还不简单,那匈奴人刘渊都敢自称汉王,咱们将军可是货真价实的汉高帝之后,要我说,干脆也称王算了。”一旁的赵昆大大咧咧的说道,他不假思索的继续说道。

“依我看,就称齐王好了。”

说完,赵昆一拍双手,甚是得意自己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

听了这话的,在场的所有人虽然早就对这种密议中的奇谈怪论不以为意了,但是对于赵昆说出的这种让刘预“称王”的建议还是大为惊讶。

这个赵昆虽然行事混不吝,但却刘预手下最忠心的心腹之一,刚才赵昆的这一番话,看似无意,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不是刘预暗中授意,用来试探他们的呢。

一想到这里,不少人的心思,却也是活泛了起来。

不说已经远去的汉末三国,就说如今的天下,也已经是遍地的自称王、公、单于的各路草头王了,这样看来刘预如果自称某王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