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5章(2 / 2)

加入书签

刘预刚才不经意间的一瞥,却已经被这少女的容貌所吸引住了。

“你是何人?”刘预毫不客气的问道。

他看这少女的发髻头饰,很显然是未出嫁的女子。

刘预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优先选择权’,对于这种事情又不是第一次了。

“妾乃司马氏。”那名少女怯生生的说道。

“司马氏?”刘预倒是一头雾水,他不知道自己手下有哪个大将重臣是河内司马氏或者荆州司马氏的。

不应该啊,要是河内司马氏那就是晋朝的皇族的啊,不能在自己麾下效命啊。

正当刘预一脸疑惑的时候,少女旁边的一名宫中宦官却是赶紧答话。

“回禀陛下,这是南朝的临海公主,也即是之前晋国惠皇帝的女儿,清河公主。”

这名内侍正是皇后王则宫中的人,刘预立刻就是明白了。

“这么说的话,岂不就是那个羊皇后的女儿?”刘预不禁大为好奇。

当初贾南风死后,晋惠帝就迎娶了泰山羊氏的羊献容为皇后,并且很快生下了一个女儿,正是这个少女。

羊献容可是能让史官记录下美貌的女子,怪不得她的女儿能让刘预产生一眼惊艳的感觉。

“原来如此啊!”刘预立刻就是来了兴趣。

他倒要看看,号称美姿容的羊献容的女儿到底是多么美。

“抬起头来!”刘预故作威严的说道。

他已经记起来了,晋朝的几个皇室女眷当初逃到兖州的寥寥无几,自己也没有太在意,就命人好吃好喝留了下来。

少女闻言,虽然心中惊慌,但却不敢不从,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来。

一抬起头来,刘预顿时看得有些惊呆了。

虽然她的年纪应该不大,但是女子的风情却已经渐渐显露,一双美目虽然不敢正视自己,但其中秋水含波,透出不合年岁的美。

肌肤胜雪,眉目如画!

这是刘预立刻浮现在脑海中的两个词。

“你叫什么名字?”刘预又装模作样的问道。

“妾名从彦。”临海公主司马从彦说道。

刘预一听,顿时一阵无语。

这晋惠帝司马衷怎么给自己女儿取得名字,为何都是如此风格。

“好,好,好!”刘预连说了三个好字。

因为这清河公主的身份有些尴尬,他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了。

“芳龄几何啊?”刘预又是问道。

“妾年已十四。”清河公主又是小心的回答道。

自从永嘉之乱后,年纪幼小的她就流落宫外,根本逃跑的流民一路往东逃窜,来到了兖州。

当时的大晋皇太子尚且是名义上的行台之主,清河公主自然就因此获得了照顾。

但是,不久之后,刘预就自己操刀称帝了,她们这些晋室皇族全都成了被监禁的半囚徒了。

这‘囚徒’对于刘预自然是害怕的紧。

“好吧,你们且先回去吧!”

刘预笑着摆摆手说道。

那名宦官闻言,赶紧起身带着清河公主等人向着宫外走去。

刘预又是回头看了一眼。

不禁又是在心中赞叹,虽然刚过及笄不久,但是姿态仪容,竟然已经是风情万种了。

“这个清河公主来见皇后干什么?”刘预心中又是一团疑问。

而在宫门的另一侧。

刚刚走出宫门的晋清河公主司马从彦也是心中忍不住泛起了疑惑。

“刚刚汉主刘预看我的眼神,似乎和之前遇到的男人并无二致,满满的都是不怀好意!”

清河公主一边走着,一边有些担心的想到。

她今天来宫中拜见皇后王则,是因为江东的天子皇叔已经要派人来接她们去建康了。

作为晋室的皇亲女眷,她们在北方一直都是尴尬的存在。

若是能早一点去往江东,也就可以得到晋室君臣的庇护,再也不用了如此小心翼翼了。

“公主,奴婢就送你们到这里了!”

不知不觉间,那名皇后宫中的宦官,已经是把她们送到了皇宫大门处。

“有劳!”清河公主赶紧说道。

“还要麻烦中官,等回去后转告皇后殿下,等到从彦南归的时候,再来拜会殿下!”清河公主小心的说道。

那名宦官满脸堆笑的应着,“公主放心,奴婢一定回去禀告殿下,到时候自有人接公主入宫,皇后殿下乃公主姨母,如此亲密,自然不需要担心。”

清河公主司马从彦的母亲羊献容出自泰山羊氏,羊献容的母亲是太原王氏女,这般按照辈分算下来,皇后王则就成了清河公主的姨母了。

等到以后清河公主正式南归,还要再来拜会一次的。

除了邺城的皇宫后,清河公主等人给自上了早已经等候多时的马车。

她们居住的地方距离皇宫并不太远,在一处偏僻的里巷中,一座高墙小院。

这点距离,就算是步行,也将会很快就回去了。

一进门后,一名姆娘就是迎了上来。

“公主,有江东的客人来了!”

“江东的客人?”清河公主一听,就知道是江东的天子皇叔派来的人。

她虽然不愿意在邺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似乎,就算去了江东,她的人生也将不会由自己做主。

比如她已经了一些传闻,说是她们这几个流落北方的皇女到了江东后,就会被皇叔天子指婚给某家的世家公子,用来作为巩固晋室皇权的筹码。

很快,一名穿着晋朝衣冠的中年男子就上前见礼。

“臣刘晞,拜见公主!”

清河公主依照礼节应之,等到屏退了闲杂人等,很快这名叫做刘晞的晋朝官员就是开门见山的说道。

“公主南归之事,可能有变啊!”

“何事?”清河公主秀眉微蹙,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不知道殿下可曾听过前汉之细君、解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