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9章 定策(2 / 2)

加入书签

当然如果底下的佃农实在饿得太极了,忍不下去造反了,小弟们搞不定时,宋老大会动用打手,去给这些造反的佃农们一个教训,给一巴掌之后,同时也不忘记给颗甜枣,造反当中身强体壮的就跟着大哥当打手吧,大哥保你们衣食无忧。

就这样,宋大哥的打手越来越多,小弟也越来越多,而收上来的钱起初还有些收入,但到了后面就是越来越入不敷出了,因为收上来的钱已经不够去养活这些打手和小弟的了。

俗话说得好,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宋大哥只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因此同别的帮派打架的时候,往往总是被揍的鼻青脸肿,打不过就要议和,而割地如同割肉,当然最重要的是太过于伤及一个大哥的颜面了,因此只能赔钱了事。

某一天大哥的情人被隔壁帮派老大给抢走了,因此恼羞成怒,想要夺回来,可是手里的钱不多,因此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让众小弟凑钱去把情人抢来,而后再狠狠地教训对方一顿。

不得不说宋大哥做到了苟富贵勿相忘,待小弟们很是不错,但施恩容易,还恩难!而且钱这种东西送出去很容易,想要再收回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一般都是鼓励百姓垦荒的,而且垦荒还能有各种奖励,但宋朝垦荒获得的土地,最后都是卖给了官僚地主阶级,而官府从中得到一笔卖地的费用,一锤子买卖。

所以赵祯被称为宋仁宗,这个仁指的是对地主阶级以及天下的士大夫的仁,并非是对底层老百姓的仁。

唐朝有地主、有世家,但实行的是均田制,一方面注重维系百姓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注重维系地主世家们的利益,众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官员和世家就是船桨,用得好,则舟平稳运行,用的不好,迟早还是要翻的。

清代维新派谭嗣同曾经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赵祯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党项羌人问题,就必须将党项羌人部落贵族这一特权阶级连根拔起,而且还得防止新的贵族诞生。

贵族们定不会坐以待毙,因此赵祯让种世衡等人驻兵六万在灵州、夏州等地,而且针对羌人贵族的诏书已经起草好了。

赵祯给了众部落贵族们两个选择。

其一,朝廷授予其官职、爵位,迁入大宋境内生活,部落族人将重新改编划分,接受大宋官员的管辖。

其二,带着自己的家财,不包括人、牛、羊、马匹等,举家迁移至大宋境外,至于是去投靠李元昊还是李成嵬(wei)亦或者是去辽国、回鹘,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

考虑到羌人贵族的财产大都是牛羊之类的,而且赵祯并不想造成太多的反叛和杀戮,因此羌人贵族手中不能带走的牛、羊、马等将由朝廷出钱收购,但价钱只有市价的三分之一。

两条选一条,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造反,不过等待着的就是灭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