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9章 视察(2 / 2)

加入书签

杨昭需要民意,赢得民心,不仅是为了关中,乃至于天下之于稳定,实际更是为了大隋天下能够稳定发展,以至于传承下去的数百年之大计。

他之于变革,即将基层民众,团结于周围,更是打破现有门阀垄断的重要办法。

这一切,在江南之所,以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得到了先期实行,在关中之地。

这个大隋的粮草,大隋稳定发展之基本上,同样需要得到践行。

此中主方向上,杨昭并不畏惧,让行之于每一步,甚至都充满了坚毅和力量。

马生正是武功县,临安乡,落水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功人,马生对乡地充满了感情。

他今年已经有五十岁了,五十岁,在整个临安乡之内,已经算是十足十的高寿之人。

尤其这几年来,乡村之间,常多有青壮年于前线战死,男人于乡地越加稀少的情况下,能够活到五十岁,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幸运之事。

作为年长之人,若是放在几年前,自当享福,看着儿孙忙碌。但现在不成,马生即便年迈,但也必须亲自下地干活,原因很简单。

村里的青壮年大多战死,只剩下他们这群老头子,外加一些妇孺之辈,如何种田,如何有吃食?

就比如马生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全都在前岁和去岁,皇帝老子的北伐之战中,无一幸免,一去不复返。至于马三不过十五岁,则是在月前谋反的齐王征召下,被逼参军,同样是永远回不来了。

有三个儿子,本是幸运的,等之长大了,那是绝对的助力,但在白发人送黑发人之下,又充满了不信。

而心里,即便有太多的苦楚,马生也只能自己想办法给咽下。

现在家中只要年迈的妻子,另有三个儿媳,还有五个孙子孙女,这都是需要吃饭之人。而于手下的一些田地,能以养活,皆以显得非常吃力。

可若是他之一死,又当如何?

马生其实不止一次,陷入过这般的苦恼。

每次想到这里,他都会抬头望天,骂上一句“贼老天”云云。

想要过活,尤其喂上家里的这么多嘴,除了种田之外,便是打柴卖柴,另有为人在农闲做帮工,方能争得一些钱来。

今日的马生,即是于此上山打柴去了。

当之佝偻着腰,从山上背着一捆柴火,往回于家舍时,忽然发现乡道上聚集了不少的人,其中多人手里都拿着到刀。

包括本地之村长,还有那位见过一面的乡长,如今下时分,皆是垂首在诉说着什么。好久都没有见到过这等情形了,在马上的印象里,也只有十几年前,一个在长安当大官的人,回乡祭祖路过此地的时候,他之本人,有幸见过这一幕。

不过,贵人和他们这群泥腿子比较,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马生也自认不属于一路人。

所以在见前方道上之人后,默默拿着柴火,停于路边,只希望这些人能快点离开。集镇上的老王,每日都会收柴火,一把柴火,能买到十文钱,这才乡里算是公道价。

若是能每日多跑些,自当为家中多挣些钱财。

这亦是马生这等朴实之众的真实想法。

他正在有些着急的等待之中,忽然发现人群正向着他所处的方向移动。

怎么回事?

到来的贵人,不是走的好好的吗?怎么突然往回而来了?

不是过路的?难道是专门来乡下浏览风景的?

可是当下接近十一月,正是天寒地冻之时,除了光秃秃的杂草,又哪里来的风景?

或者说,城里人的脑回路,真不是他们这群人能懂的。

可叹普通人要为生计忙碌,甚至今岁以来,因为养不活人,接连发生了好几次溺婴之举。而一些官吏贵人恰恰相反,还有时间游山玩水,当真是讽刺至极。

马生心下有叹,正考虑着,要不要带着柴火,绕路而行,躲开人群之时,发现一大群人,竟是从四周围拢了过来。

他何尝见过这等情形,不由得有些两股战战,有些惧怕。曾听人言之,县城之内,游荡着一些恶少,专门以打人取乐,难道这些人也是?

当然,若是挨上一顿毒打,能有些钱资,也是可以的接受的,至少家人入冬能多买些粮食,渡过今年。

毕竟在传闻中,一些富贵人家,都是不缺钱之人,也有人挨打之后,能得一些钱资费用,用贵人的话说,或为赏钱。

相隔三丈距离,大隋皇太子杨昭,正望着面前低着头,佝偻着腰,甚是年迈的农人。

今日进入武功县内,在实地看了多乡地,走访了解到了武功县内,百姓之生活状况后,杨昭对于武功县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

其之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口问题。

数年之于征战,实际上关中的人口问题,尤其成年男子稀少,导致劳动力问题越发尖锐。

往大了看,这实际不仅仅是武功县,一县地之问题,包括关中之一地区之问题,而是整个大隋,最为现实,也是最为迫切之问题。

此中之事,倒不是普通的农户百姓家庭,不愿意去生,而是他们想,他们愿意,却是养不活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等待十几年后,当下之于婴幼儿长成,才会有所缓解。

但于田地总不能荒废!

否则粮食又从哪里来?百姓之于生活又从何处解决?

整个大隋或再将陷入恶性循环之内。

这是杨昭不愿意看到的。

且在此期间,最重要的有二,一是想办法激发现有成年人口的整体劳动积极性,二是稳定普通家庭之情绪,以减缓战乱带来,包括动荡带来的次生影响。

注意到面前的男人,很是拘束模样,杨昭努力表现的和蔼一些,向前两步,于之一礼道:“老丈不用忧心,我今次路过乡地,只是看看。

但见老丈年岁已高,不知家中有几口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