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章 四个版本(2 / 2)

加入书签

这或许是后来明代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里让天蓬元帅猪八戒戏嫦娥的一个缘由。

汉代嫦娥奔月故事的结局十分怪异,汉代人相信月亮中有玉兔和蟾蜍,玉兔不知道是何来历,都说嫦娥后来变成了癞蛤蟆。

嫦娥服不死药而奔月的故事,最晚在战国晚期的占卜书《归藏》中已经显山露水,到了汉代则广为人知,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灵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已经颇具首尾。

《灵宪》还提到,嫦娥在偷服了后羿的不死药之后,临行前,还特意去找一位叫有黄的算命大师打卦问吉凶,占卜师打了一卦,告诉她说是吉卦,但行无妨,并且还预言到,此去西天迢遥,或许刚上路时会遇到昏天黑地的阴霾天气,不必害怕,而且后代肯定会繁荣昌盛。

后来,奔月之后的嫦娥则变成了癞蛤蟆。

也许是因为嫦娥变成癞蛤蟆的结局太悖逆常理,也太不合乎人情,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到后来,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悲欢离合的哀艳故事了。

而杨小秋不知道怎么写这台戏,便是因为过往的故事都太离谱了。

他更愿意相信的是嫦娥是美好与善良的象征。

可是嫦娥毕竟没有见过,自己的那位妻子,也就是龚依依也不是嫦娥,那么又该如何创作这个京剧里面的故事。

杨小秋这几年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可最终都没有得出结论。

再说了,自己即便写出来这么一出戏,可那个人都不知道在哪了,又该给谁看,难道像中秋那样,让人只记着怀念吗?

杨小秋这天坐在屋子里,看着嫦娥二字,旁边搁着的自然是一支钢笔。

钢笔在京城虽然不是稀罕物,可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拥有的。

杨小秋拥有这只钢笔的时候,还很兴奋,因为这是龚依依送给自己的礼物。

可惜,她现在在哪?

杨小秋出神的时候,王玉珍在门外敲了一下房门。

杨小秋看着站在门口的王玉珍,有些惊讶的喊道:“师娘!”

王玉珍走进来开口道;“在想什么呢?”

还不待杨小秋说话,王玉珍看到杨小秋桌子上写了两个嫦娥这个字,便明白了。

“还在想这个啊!闭门造车是想不出来的,要不然去茶楼看看,那些说书先生讲的这个故事,说不定会让你有一丝灵感出现。”

杨小秋回复道:“即便去了茶楼,说书先生也不会说这段啊!”

王玉珍笑了笑,开口道:“你塞几个铜板给他,给他一杯茶钱,他自然就愿意了。”

杨小秋明白了王玉珍的意思,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是一个说书先生讲故事。

这天下,最没有风骨的便是说书先生。

特别是北京的说书先生,更是没有风骨。

酒肆茶楼里面,全都是一群说书先生在胡说八道,胡编乱造的,甚至还有歌颂某些人的,简直就是离大谱了。

不过,想听这个故事,确实是可以找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