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必承其重(1 / 2)

加入书签

卫堂一身战袍,走到叶欢面前,叉手作揖,威风凛凛:“叶知州,你的车驾已备好,请上车罢……今后保重。”

大楚开国之策,以文驭武,文官也是要上一线战场的。但是随着这两百多年下来,文官势力越来越大,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今文官依旧要上战场,但是只要坐镇中军就行了,至于“中军”在哪,文官主将说了算。

所以如今大楚打仗的流程,基本就是文官定下个军事目标,比如说固守云州,然后临时放权给下属武官,由武官指挥作战,文官自己则是躲到后方“中军”坐镇。这也是大楚的文官越来越不懂打仗的重要原因。

照此惯例,云州目前这种情况,卫堂要带着云州厢军留下作战,叶欢则是能和那些百姓官员一同离开——那里便是“中军”。

叶欢收回目光,看向他,想到周围那些云州厢军的样子,略一沉默后,问道:“卫指挥,你不怕吗?”

卫堂洒然一笑:“守城杀敌,本是我等职责,有何惧之。”更何况这次还是手雷这种武器的战场首秀,能开此历史先河,便是葬身于此,在他看来也未尝不是一个好下场。

叶欢又道:“可我看云州这些厢军,似乎……”

卫堂点点头,“敌人放那些重伤员回来,便是为了打击士气。我虽勒令压制消息,但看来终究还是没能压制住,我方士气确实受到影响了。”

“那如今胜算几成?”

“还是两成,”卫堂说道:“战壕已初步挖好,到了四成,但是如今这士气,即使有战壕襄助,能不能顶过第一波的攻势实在不好说。相互一抵消,差不多就还是两成吧。”

“那卫指挥有没有办法提升士气?”

卫堂看了看叶欢,不答反问:“叶知州可知,平隆北伐我大楚为何失败了?”

叶欢一怔,随后回忆起了相关信息来:所谓的平隆北伐,是几年前楚国对北方的景国发动的一场全面战争。

当时楚国不宣而战,前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景国反应过来后很快就发动了全面反攻,不但把楚国打了回来,甚至还反攻下了楚国好几个州。

最终,这场战争以楚国投降、赔偿结束,景国和楚国也从之前的“兄弟之国”,变成了“叔侄之国”,景国是叔,楚国是侄,每年要缴纳给景国的岁币也进一步地加重。作为回报,景国也把攻占的几个州还给了楚国。

“论军力,论方士,论教士,我大楚并不比景国差,甚至更强,但是我大楚有一个致命弊端,那便是兵将分离。一到战场上,将士们在阵线上拼死搏杀,打生打死,主将却不见踪影,在大后方躲着喝茶,换做叶知州你,还有心战斗吗?”

卫堂一口气说了很多,毫无顾忌。

他嘴上说着“我等职责、有何惧之”,心中终究还是有怨言的,而且还是积攒了十几年、对于文官们只享有权力却不负责任的怨气。

如今局势危殆,他很可能将葬身云州,终于也就不再压抑,大胆地把这些年的心声说了出来,感觉畅快无比。

不过话一出口,他也意识到此言不妥。这是大楚的弊端,和眼前这位叶知州可无关。而且这位叶知州给他提供了手雷及战壕两大利器,相比起其他那些毫无建树的文官来已经好太多了,自己有气也不该向他撒。

于是卫堂赶紧抱歉:“一时口不择言,还请叶知州见谅!”

叶欢脸色不太好看,但终究只是摆了摆手,“没事。”

卫堂有些尴尬,只好又道:“车驾已备好,叶知州还请上车吧。”

叶欢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可终究还是没说出口,只是转过身,朝着为他准备好的车驾走去。

他懂卫堂的意思,但是他发现自己做不到。

他或许懂的比这个世界的人多一些,但他终究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在和平年代下生长起来的人。在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他能发明聪明才智翻云覆雨,对于别人的尸体也毫无畏惧,他以为自己大智大勇,可是真正面临自己的生死关头,他才发现,他也怕死。

贪生怕死,人之常情,叶欢在心中这样安慰自己。

可走了两步,他发现不对劲,转身一看,丁素秋没有跟上来。

看到叶欢的眼神,丁素秋面色平静:“我不离开云州。”云州众人无法将她赶出云州,那些即将到来的土匪同样不能,她会一直在云州等下去。

叶欢看着她,很想让人把她绑走——她可是西陵原材料的支柱。但是以叶欢对丁素秋这段日子的了解,自己这么做的后果,那便是敌人还没来,这里先打起来了。

“……好吧。”

叶欢最终转身,安慰自己,天下也不止一只蜘蛛精,没了还能再找。而且西陵纺织也起来了,对于蜘蛛丝绸的依赖性没那么大了。

他继续朝着自己的座驾走去,迈出一步。

他的眼神茫然向前,看到了附近维护秩序的一位云州厢军的面庞。

不知怎地,叶欢仿佛从这士兵望着自己的眼神中看到了鄙夷,这让他下意识地扭过脸去,不看他,迈出了第二步。

他的眼神仓皇,看到了左前方的一个新兵。

叶欢认得他,是岗头村的村民,叫徐三水,如今已加入了云州厢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