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7:喜出望外:武林高手、少林功夫(1 / 2)

加入书签

上回讲到邹君在感悟“修真大道”时,将“神念”散发到腹内所有“仙域世界”中,附着亿万生灵,却成就了富家女和穷光蛋。

自从那“富家女”寡妇跟着“穷光蛋”回到深山悬崖溶洞中安了家之后,平日里除了安胎保胎和伺候“大爷”之外,便是思念自己的父母、兄弟、前夫。当然了,“穷光蛋”见“富家女”如此惆怅怕影响腹中胎儿发育成长,于是变着戏法地来逗她开心,比如天气好时,打猎回来还不忘在路上顺手掏鸟窝捡几个鸟蛋回来给媳妇炖汤补补身子,或是挖个树洞掏些蜂蜜回来给媳妇甜甜嘴解解馋。

若是碰到下雨天不方便出门打猎,就在洞口敞亮处表演自己的绝活,也就是当年混迹江湖的诸般武艺——《少林十八手》和《沾衣十八跌》。这《少林十八手》全称为《少林罗汉十八手》,又称《先天罗汉十八手》或《达摩十八手》,在某些地方还被称为《少林十八势》、《罗汉十八手》,只因武术架势前、后、左、右共有十八手,乃“南天竺”菩提达摩于南朝建康时拜见梁武帝后所传。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东土后,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因为不少西来的佛门传教士发现只有走进民间,用当地人容易理解的诸子百家文化来包装自己的佛学理念,用道家术语和儒家思想来解释佛家法门,才能迅速接地气,争取到更多信徒。

于是,出自“婆罗门种姓”的南天竺国佛派禅宗大师菩提达摩,于南朝梁武帝时期乘坐远洋商船从海路航行到广州。由于当时南朝的梁武帝信佛,因此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拜会了梁武帝,却因各自主张修行之理念不同,即梁武帝主张小乘佛法,只能度己不能度人,而菩提达摩主张大乘佛法,既要度己也要渡人,故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魏国都城洛阳拜会孝明帝元翊,见孝明帝幼年继位,被权臣元乂、母后胡氏相继擅权乱政,大失人心,引发六镇起义,国势日衰,便有感而发,欲开宗立派,广传佛法,感化人心。

不过,同样笃信佛教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汉名“元宏”)已经提前在洛阳为佛教高僧建了一座寺庙即“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到了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孙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并在前辈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发展大乘,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并先后撰写了《洗髓经》、《易筋经》等佛门高深武学。

“菩提达摩”继续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达摩祖师”由北南来时,居于少林,见徒从日众,类皆精神萎靡,筋肉衰惫,每一说法入座,则徒众即有昏钝不振者。于是,达摩祖师乃训示徒众曰:“佛法虽外乎躯壳,然不了解此性,终不能先令灵魂与躯壳相离,是欲见性,必先强身,盖躯壳强而后灵魂易悟也。果皆如诸生之志靡神昏,一入蒲团,睡魔即侵,则明性之功,俟诸何日?吾今为诸生先立一强身术,每日晨光熹微同起而习之,必当日进而有功也。”创少林功夫。

接着,“达摩祖师”乃为徒众示一练习手法,其前、后、左、右,共不过十八手而已,故曰“达摩十八手”或“少林十八手”。

入手“内功”为先“排步直立”,即呼浊吸清,挺腰鼓肘,此乃足肘,凝神静气,正体努目,此为入手之内功;“朝天直举”即以手朝上伸举,气贯三焦,左上则右下,两掌须平,掌心相印,名为“朝天踏地”,此为二手;“排山运掌”即上式演毕,便将足排开一尺余距离,用柳叶掌向前推排,左、右、前、后,次第推运,仍须力贯掌心,气发丹田,有猛虎下山之势,此为四手。按此,则与“岳武穆”双推手法相类,但岳飞是双掌齐出,此是单掌向前,前推后应,似稍异耳。“穷光蛋”一边演示武功,一边耐心讲解。BiquPai.CoM

“黑虎伸腰”即前式毕,收足正立,开短马,两手仍作上式,左右分推,由短马变为高马,必须以腰用力,两手齐出,且伸满时,两掌心与后足心更须相印,如是左右前后起落伸推。凡人若能如此反复练习,久之则腰膝坚强,收效甚速,此亦为四手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